[发明专利]轴承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84521.3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5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韩慧敏;刘际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5/077 | 分类号: | F16C35/077;F16C33/58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27 | 代理人: | 潘彦君;李丽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外圈 轴承座孔 耐磨件 轴承座 直径大于轴承 轴承组件 轴向运动 轴承 径向间隙 面积减小 轴向延伸 第一端 面摩擦 底面 减小 孔壁 磨损 嵌入 浮动 | ||
一种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座,开设有轴承座孔;轴承外圈,设置于轴承座孔内,轴承座孔的直径大于轴承外圈的直径,轴承外圈的圆周面上开设有沿轴承外圈的轴向延伸的轴承外圈凹槽;耐磨件,第一端固定于轴承座孔的孔壁上,第二端嵌入轴承外圈凹槽且与轴承外圈凹槽的底面接触,耐磨件可在轴承外圈凹槽内作相对轴向运动。通过在轴承座和轴承外圈之间增加耐磨件,将轴承外圈和轴承座之间的相对轴向运动产生的面摩擦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减小了轴承外圈的磨损面积,提高了轴承的寿命,进一步,由于轴承座孔的直径大于轴承外圈的直径,故耐磨件凸出于轴承外圈凹槽,即轴承座和轴承外圈之间的径向间隙增加,从而增大了轴承的浮动距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组件。
背景技术
轴承的配置方式包括以下三种:固定端和浮动端的轴承配置(轴一端的轴承固定,轴另一端的轴承浮动),预调整的轴承配置(轴两端的轴承均固定),“浮动式”的轴承配置(轴两端的轴承均浮动)。
典型工业应用中的固定端/浮动端轴承系统旨在承受轴的热膨胀和收缩。在此系统中,轴一端的轴承配置必须能够对轴进行轴向定位。此过程通过将轴承固定在轴上和在轴承座中来完成。轴的另一端的轴承配置是浮动轴承,旨在承受轴相对于轴承座的热位移,例如当轴因受热而膨胀,轴承外圈相对于轴承座产生轴向位移。
然而,由于浮动端轴承的外圈和轴承座孔直接面接触,在轴发生变形的时候,两者之间沿轴向会有相对运动,产生很大的摩擦力,使浮动距离受限,同时导致浮动端调心滚子轴承的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浮动端轴承的浮动距离以及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轴承组件,包括:
轴承座,开设有轴承座孔;
轴承外圈,设置于所述轴承座孔内,所述轴承座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轴承外圈的直径,所述轴承外圈的圆周面上开设有沿轴承外圈的轴向延伸的轴承外圈凹槽;
耐磨件,第一端固定于所述轴承座孔的孔壁上,第二端嵌入所述轴承外圈凹槽且与所述轴承外圈凹槽的底面接触,所述耐磨件可在所述轴承外圈凹槽内作相对轴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耐磨件与所述轴承外圈凹槽的接触面涂有耐磨涂层,或者所述耐磨件通过碳氮共渗工艺加工。
可选地,所述耐磨件和所述轴承外圈凹槽的底面为线接触。
可选地,所述耐磨件的第二端的端面为圆弧面。
可选地,所述轴承包括承载区和非承载区,所述与轴承承载区对应的轴承座区域的耐磨件的数量多于所述与轴承非承载区对应的轴承座区域的耐磨件的数量。
可选地,所述轴承座的孔壁上开设有轴承座凹槽,所述耐磨件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轴承座凹槽。
可选地,所述耐磨件与所述轴承座凹槽楔形配合固定。
可选地,所述耐磨件还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轴承座凹槽的底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凸起部嵌入所述连接孔内。
可选地,所述轴承外圈凹槽沿所述轴承的轴向一端延伸至轴向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轴承座包括第一半轴承座和第二半轴承座,所述第一半轴承座和所述第二半轴承座围成所述轴承座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未经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45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轴承元件的固定元件
- 下一篇:一种可固定转轴的冲压成型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