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软包电芯的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85002.9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1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李良彬;肖海燕;吴健;刘晓伟;董水金;冯全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余赣锋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2/10;H01M2/26;H01M2/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焦烨鋆 |
地址: | 338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包电芯 电磁屏蔽片 第一极 电池 极耳 下盖 上表面 减小 粘设 电磁干扰信号 安全隐患 电池短路 电磁干扰 密封填充 弯折延伸 用户使用 电解液 塑胶层 自由端 外周 延伸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软包电芯的电池,包括软包电芯、电磁屏蔽片和下盖,所述软包电芯包括软包电芯本体、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位于所述软包电芯本体外周且其自由端向外延伸,所述电磁屏蔽片粘设于所述软包电芯本体上表面上,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均弯折延伸出所述电磁屏蔽片上表面上方,所述软包电芯本体底部粘设于所述下盖内侧底表面,所述电磁屏蔽片和所述下盖上均密封填充有注塑胶层。本发明的一种含软包电芯的电池减小产生电磁干扰信号,减小对使用该电池的产品产生电磁干扰,提高产品质量和用户使用体验;不会有漏电解液风险,降低电池短路等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含软包电芯的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部分纽扣电池是钢壳内有电解液,其结构有漏液的风险,而且电解液有可能腐蚀钢壳,导致钢壳变薄漏液,安全性降低。该类电池内部会有短路的风险,导致电池起鼓,膨胀,发热等,由于该类电池常用于穿戴产品上如耳机,与人体直接接触,一旦出现上述现象,往往会对人体产生较大伤害,出现安全事故。
同时,现有的软包电芯形状不固定,很难在狭小空间进行规范装配,空间利用率低,尤其该类软包电池使用在耳机音响类穿戴产品上时,对使用该电池的产品会产生电磁干扰,降低产品质量和用户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软包电芯的电池,其优点是减小产生电磁干扰信号,减小对使用该电池的产品产生电磁干扰,提高产品质量和用户使用体验;不会有漏电解液风险,降低电池短路等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一种含软包电芯的电池,包括软包电芯、电磁屏蔽片和下盖,所述软包电芯包括软包电芯本体、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位于所述软包电芯本体外周且其自由端向外延伸,所述电磁屏蔽片粘设于所述软包电芯本体上表面上,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均弯折延伸出所述电磁屏蔽片上表面上方,所述软包电芯本体底部粘设于所述下盖内侧底表面。
所述电磁屏蔽片和所述下盖上均密封填充有注塑胶层。
本发明的一种含软包电芯的电池还可以是:
所述下盖上套设有可热缩材料制成的热缩套管,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自由端向上伸出所述热缩套管外。
所述热缩套管由聚氯乙烯材料或聚乙烯或PET制成。
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从所述软包电芯本体外周上部或者中部或下部向外延伸。
所述软包电芯本体呈圆柱状或方形,所述软包电芯内设置有卷设于中心的卷绕件,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端部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卷绕件上,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上下表面均通过极耳胶固定连接于所述软包电芯本体外周且从所述软包电芯本体外周径向向外延伸。
所述软包电芯本体包括上铝塑膜层、下铝塑膜层和电解液,所述上铝塑膜层和所述下铝塑膜层边缘之间通过密封热压固定连接,所述电解液位于所述上铝塑膜层和所述下铝塑膜层围设形成的腔体内,所述第一极耳端部上下表面均通过极耳胶粘接于所述上铝塑膜层和所述下铝塑膜层上。
所述下盖为金属层或塑胶层,所述塑胶层内添设有电磁屏蔽材料,或所述塑胶层上喷射有防电屏蔽漆。
所述第一极耳上表面和所述第二极耳上表面均粘接有绝缘体。
所述软包电芯本体底部通过双面胶或胶水粘设于所述下盖内侧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余赣锋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新余赣锋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50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