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验分针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86443.0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0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陆晓华;李伟;吴明彩;李慧;程礼敏;连立凯;董娟;吴娟;郝伟;俞婷婷;汪全海;徐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皖南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马荣 |
地址: | 24100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针 针尖 有机玻璃 尖头 动物神经 绝缘材料 神经组织 使用寿命 弯曲形状 不导电 刀刮 绝缘 加热 破碎 玻璃 塑料 转折 灵活 制作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分针,用于神经组织的实验,所述的实验分针(1)包括分针杆(2);所述的分针杆(2)的两端分别设置针尖(3),所述的针尖(3)与分针杆(2)形成转折;所述的实验分针(1)的材料为绝缘材料。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绝缘不导电的塑料或有机玻璃制成动物神经分离分针,与现使用的玻璃分针相比,不易破碎,使用寿命长,降低成本;分针加工制作简单,尖头用钝了用刀刮一刮还能继续正常使用,方便、灵活;稍许加热,即可制成本不同的弯曲形状,满足不同的要求;重量更轻,经久耐用,使用感觉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生物实验和检验器材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实验分针。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医学实验中,都是采用玻璃分针,对实验中的神经组织进行拨动、分离。如申请日是2015年11月26的中国专利“新型玻璃分针”(专利号201520956301.1)。
但是玻璃分针容易破碎、断裂,使用寿命太短,导致使用成本太高;其尖头用钝后不易修尖,影响实验效果;如果进行修尖,则需要在高温熔化的条件进行,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验分针,其目的是使得实验分针使用起来更为方便,且经久耐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实验分针,用于神经组织的实验,所述的实验分针包括分针杆;所述的分针杆的两端分别设置针尖,所述的针尖与分针杆形成转折;所述的实验分针的材料为绝缘材料。
具体地,所述的实验分针的材料为有机玻璃,或者为塑料。
所述的针尖按分针杆长度方向的中间点对称分布。
所述的分针杆的截面为矩形。
所述的分针杆的手持位置,设置分针握柄,所述的分针握柄为扁平的结构。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绝缘不导电的塑料或有机玻璃制成动物神经分离分针,与现使用的玻璃分针相比,不易破碎,使用寿命长,降低成本;分针加工制作简单,尖头用钝了用刀刮一刮还能继续正常使用,方便、灵活;稍许加热,即可制成本不同的弯曲形状,满足不同的要求;重量更轻,经久耐用,使用感觉良好。
附图说明
附图所表示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在实验分针上设置分针握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实验分针,2、分针杆,3、针尖,4、分针握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结构,为一种实验分针,用于神经组织的实验,进行神经组织的分离、拨动观察。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实现使得实验分针使用起来更为方便,且经久耐用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验分针1包括分针杆2;所述的分针杆2的两端分别设置针尖3,所述的针尖3与分针杆2形成转折;所述的实验分针1的材料为绝缘不导电的材料。
具体地,所述的实验分针1的材料为有机玻璃,或者为塑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皖南医学院,未经皖南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64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