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服务化信息系统需求的离散划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86613.5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22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赵恒;王健;梁鹏;陈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8/10 | 分类号: | G06F8/10;G06F40/279;G06F16/35 |
代理公司: |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陈懿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服务 信息系统 需求 离散 划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服务化信息系统需求的离散划分方法,通过对服务化信息系统的业务场景描述进行分析,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中抽取基本的业务目标,依据业务场景中的核心词集,筛选出服务文档集,对服务文档集进行聚类,从选择出的候选服务文档集中抽取各个服务蕴含的功能目标,并得到各个类簇的主要服务功能目标,根据初始业务目标从获取的服务功能目标集中进行选择、修改或增加,构造相应的目标模型,进而根据目标模型,定义相应的服务需求接口描述,所述离散划分方法能够帮助软件需求分析人员对用户的服务需求进行建模和分析,实现业务需求与服务的对齐,为后续的服务开发奠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服务化信息系统需求的离散划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云计算和服务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开发模式和软件部署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地变革,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已经成为构造大型分布式软件系统的主流架构。通过重用和组合各种可用的Web服务,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能够改善开发质量、大幅缩短软件应用的交付时间和维护成本。在这一趋势下,以服务化方式进行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与部署或对其遗留系统进行服务化改造已成为信息系统软件的重要发展趋势。
需求问题是长期困扰着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问题,糟糕的需求是造成软件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根据2003年发布的Chaos报告,在对项目管理人员的调研中发现不合格的需求是导致软件开发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服务化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中,其首要任务是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和建模,然后基于分析后的用户需求,开发新服务或组合已有的服务资源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因此,需求分析和建模对服务化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传统的需求建模方法由于缺乏对服务计算及其实现机理的足够支持,难以满足服务化软件系统需求建模的需要。同时,由于服务化信息系统软件的用户需求更具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这也增加了进行服务化信息系统软件需求建模和分析的难度。因此,在进行服务化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时,建立与其特点相适应的用户需求分析方法显得至关重要和迫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服务化信息系统需求的离散划分方法,即帮助软件需求分析人员对用户的服务需求进行建模和分析,实现业务需求与服务的对齐,为后续的服务开发奠定基础。
本发明公开一种服务化信息系统需求的离散划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对服务化信息系统的业务场景的分析,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方式,从中抽取初始的业务目标;
S2、依据所述业务场景中的核心词集,筛选包含N个核心词的服务文档集,并对服务文档集进行聚类,根据筛选出的候选服务文档,集中抽取各个服务文档集蕴含的功能目标,得到各个类簇的服务功能目标,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S3、根据初始业务目标,从步骤S2中获取的服务功能目标集中进行选择、修改或增加,得到可操作服务功能目标,从而建立初始业务目标与可操作服务功能目标之间的关系,构造相应的目标模型,进而根据目标模型中的可操作服务功能目标,定义相应的服务需求接口描述。
在上述技术方法中,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1、将业务场景描述进行预处理,首先进行分词,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得到业务场景描述中包含的单词集合,然后利用词干化技术进行词形标准化,以便所有词还原成其基本原形,在所述还原过程中保留在业务场景描述文件中重复出现的词,最后进行去停用词,即删除对表达功能需求无意义的词,包括介词、连词和代词;
S12、从预处理后的业务场景描述中提取基本业务目标;所述基本业务目标表示为动词-名词短语形式。
在上述技术方法中,所述步骤S12中提取的基本业务目标是通过Stanford Parser工具中的词汇间的依存关系来抽取通过动词-名词短语形式表达的目标。
在上述技术方法中,,词汇依存关系描述语句中各个单词之间的二元关系,进行目标抽取时利用两类依存关系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66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