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晶须增强多孔ZnO薄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87077.0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54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杨为家;沈耿哲;刘志豪;陈柏桦;刘俊杰;刘铭全;何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81 | 分类号: | C04B35/81;G01N27/00;B01J23/06;B01J3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吴伟文 |
地址: | 5290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多孔 zno 薄膜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晶须增强多孔ZnO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以醋酸锌为原料,以氯化锌和聚乙二醇为造孔剂,乙醇为溶剂,通过制备前驱体溶液和前驱体薄膜、以及高温烧结制备得到晶须增强多孔ZnO薄膜,该薄膜表面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孔洞,且分布有很多凸起的晶须,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并且适用范围广,可以硅片、金属、导电玻璃等多种衬底上制备晶须增强多孔ZnO薄膜;制备设备成熟,工艺简单,成本有望降低5%;本发明制备晶须增强多孔ZnO薄膜,晶须是单晶ZnO纳米柱,具有优异的性能,适用范围广,有望在气敏探测器和光催化降解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晶须增强多孔ZnO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ZnO、SnO2、Fe2O3、TiO2等氧化物属于半导体材料,由于其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因此可电子信息器件、发光器件、光催化降解、催化反应、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氧化物薄膜材料,尤其是多孔氧化物薄膜材料,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当多孔氧化物薄膜材料的孔径达到纳米级别时,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显著量子效应和局域表面增强效应等突出优势,使得多孔氧化物薄膜材料在气敏传感、催化反应、锂电池等领域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青睐;
目前制备多孔氧化物薄膜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模板法,在多孔AAO模板生长多孔杨氧化物薄膜;第二类是使用造孔剂,例如聚苯乙烯微球、聚乙二醇、碳酸盐等,在制备薄膜掺入造孔剂,在高温烧结过程当中,造孔剂气化从而产生孔洞。模板法的成本通常较为昂贵。而造孔剂法中大部分的造孔剂都是成本相对较低的,聚苯乙烯微球除外。因而,在对孔的排列规律性要求不高时,通常使用造孔剂来制备多孔氧化物薄膜材料。
与其他氧化物相比,氧化锌(ZnO)具有无毒、生物兼容性好、源材料丰富、容易制备等优点,ZnO是一种新型的直接宽带隙Ⅱ-Ⅵ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其室温禁带宽度为3.37eV,且激子束缚能高达60meV,比室温热离化能26meV大很多,因而理论上会在室温下获得高效的紫外激子发光和激光,是制作短波长发光器件以及紫外探测器的理想材料。此外,ZnO具有高熔点(1975℃),高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另外,ZnO原材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无毒无污染,制备工艺简单,因此,ZnO具有很大的潜在商用价值。作为短波长发光器件和紫外探测器的一种全新的候选材料,ZnO已经成为当今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中新的热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晶须增强多孔ZnO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制备成本低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晶须增强多孔ZnO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前驱体溶液的制备,将0.1-0.8g的醋酸锌、0.01-0.4g的氯化锌、0.1-0.4g的聚乙二醇(PEG,分子量2000-6000)与20-100mL的溶剂混合,使用磁力搅拌机在40-60℃下搅拌60-120min,使醋酸锌、氯化锌和聚乙二醇完全溶解到溶剂中,获得澄清的均匀混合溶液;
S2)、前驱体薄膜的制备,使用多孔喷枪静电喷涂,将步骤S1)制备好的前驱体溶液,以喷雾的形式均匀喷到基板上,得到前驱体薄膜;
S3)、高温烧结,将步骤S2)制备的前驱体薄膜转移到箱式炉当中,以每分钟8-15℃的升温速率加热至500-900℃,并保温30-60分钟,然后自然降温到室温,得到晶须增强多孔ZnO薄膜;在快速升温过程中,醋酸锌分解成ZnO、水和二氧化碳,ZnCl2与醋酸根或者聚乙二醇一起反应,分解成ZnO、氯化氢、水、二氧化碳,氯化氢、水、二氧化碳挥发出来形成孔洞;由于ZnCl2的产生ZnO的速率比醋酸锌要快,因而形成了晶须。
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的溶剂为乙醇。
进一步的,步骤S2)中,多孔喷枪静电喷涂的工作电压为6-10kV,喷雾30-24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邑大学,未经五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70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