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态沥青货舱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87102.5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6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董帆;杨树鹏;吴钊;张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J2/14 | 分类号: | B63J2/14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李振瑞 |
地址: | 7103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货舱 加热盘管 加热系统 加热 液态沥青 固定架 塔型 加热装置 加热技术领域 导热 辅助设备 节能环保 局部超温 流向相反 上下两层 循环回路 自然对流 加热塔 循环泵 货仓 内壁 热媒 外周 连通 流动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沥青货舱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属于液态沥青货舱加热技术领域。该加热系统包括:加热装置、多组加热盘管和塔型固定架,塔型固定架位于货舱的中部,塔型固定架的外周和内壁均至少设置一组加热盘管,货舱的底部设有上下两层加热盘管,每层至少设置一组加热盘管;多组加热盘管均通过循环泵与加热装置连通形成循环回路,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加热系统的加热方法,本发明的加热系统能加大货舱内部的自然对流强度,提高货品加热的速度,保证货舱加热的均匀,防止局部超温,热媒流向相反设置,使得加热更均匀,由于加热塔的设计,使得整个货仓内液态沥青的流动性增强,无需辅助设备实现内部流动,促进导热,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态沥青货舱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态沥青货舱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沥青船舶货舱越来越大,尤其是长途运输,沥青的装卸和运输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加热和保温,那么加热的方法就极为重要,由于沥青的粘度和运输所需的温度都有别于其他的普通化学品。常规的加热系统不能满足沥青船货舱的加热要求。
对于普通货品,货品的密度和粘度都相对较小,加热后,货舱内部会出现自然对流现象,随着加热时间的变化,基本可以使整个货舱加热均匀。但是如果货品是沥青,由于液态沥青运输需要较高的温度,通常温度在180摄氏度以上,沥青的粘度较大,导热性能很差,加热自然对流很慢,现有技术中的货舱底部布设加热盘管,容易出现货舱底部的温度已经超出加热温度,货舱中上部分还没有达到加热的温度,由于沥青的特性问题,还可能出现货舱顶部的温度一直达不到运输所需的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液态沥青货舱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态沥青货舱加热系统,包括:加热装置、多组加热盘管和塔型固定架,所述塔型固定架位于货舱的中部,塔型固定架的外周和内壁均至少设置一组加热盘管,货舱的底部设有上下两层加热盘管,每层至少设置一组加热盘管;所述多组加热盘管均通过循环泵与加热装置连通形成循环回路。
较佳地,多组加热盘管为第一加热盘管,第二加热盘管,第三加热盘管和第四加热盘管,所述第一加热盘管和第二加热盘管分上下两层均匀平铺于货舱底部,第二加热盘管位于第一加热盘管的下方,所述塔型固定架的底部固定在货仓的底部,第三加热盘管布设在塔型固定架的外周,第四加热盘管布设在塔型固定架的内壁,第三加热盘管和第四加热盘管均沿塔型固定架的高度方向均匀布设,第三加热盘管和第四加热盘管均通过管夹与塔型固定架固定,所述第一加热盘管,第二加热盘管,第三加热盘管和第四加热盘管均通过循环泵与加热装置连通形成循环回路。
较佳地,第一加热盘管,第二加热盘管,第三加热盘管和第四加热盘管均为弓形布设,第一加热盘管和第二加热盘管内的热油流向相反,第三加热盘管和第四加热盘管内的热油流向相反。
较佳地,第一加热盘管距离地面120-160mm,第二加热盘管距离第一加热盘管120-160mm。
较佳地,多组加热盘管内均设有隔板,隔板将盘管的内部分隔为两个通道,所述两个通道的端口均密封连接有连接管,所述两个通道均通过连接管与加热装置连通形成两个热媒流向相反的循环通道。
较佳地,塔型固定架的高度为货仓高度的2/5-4/5。
较佳地,加热装置上设有出液端和进液端,加热装置的出液端连接有分输器,加热装置的进液端连接有混输器,所述分输器上设有的多个出液口分别通过第一控制阀与多个加热盘管的进液端连通,多个加热盘管的出液端均通过第二控制阀与混输器连通,两个循环泵设在混输器与加热装置之间,两个循环泵并联连接。
较佳地,加热装置为热油加热器。
较佳地,加热装置的上端还连通有膨胀热媒箱。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态沥青货舱加热系统的加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未经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71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电动方向盘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飞艇多旋翼复合式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