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煤焦油固定床加氢联产精制软沥青的调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87588.2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9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程可先;程志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可先 |
主分类号: | C10C1/16 | 分类号: | C10C1/16;C10C1/20;C10C3/00;C10C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陈彩云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焦油 固定床 加氢 联产 精制 软沥青 调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煤焦油固定床加氢联产精制软沥青的调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煤焦油固定床加氢联产精制软沥青加热后与热空气接触进行氧化脱氢处理,得到第一气相产物和液相产物。然后将前一步骤得到的液相产物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进行热聚合处理,得到第二气相产物和调制后精制沥青。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煤焦油固定床加氢联产精制软沥青进行调制的方法,可以对所述煤焦油固定床加氢联产精制软沥青的成分进行调节,有效增加中间相前驱体的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煤焦油固定床加氢联产精制软沥青的调制方法。
背景技术
煤焦油沥青是煤焦油提取轻馏分油后的产物,产率一般为煤焦油原料的15~55%,具有黏度大和密度大的特点,富含杂环烃、不饱和稠环芳烃、胶质、沥青质、金属离子和机械杂质,脱除杂质后的精制软沥青可用于生产针状焦、碳纤维、优质浸渍剂沥青和中间相炭微球等高附加值产品。
专利CN201510424579.9提供了一种煤焦油固定床加氢联产精制软沥青的方法,主要是将煤焦油原料经预热后与后续步骤返回的重精制油混合,经原料加热炉加热进入减压分馏塔分馏,得到轻馏分油和重馏分油;轻馏分油经加氢精制、分馏得到轻组分和重精制油,轻组分作为产品外送,重精制油返回与原料煤焦油混合;在减压分馏塔底得到的重馏分油经加压、过滤、加热炉加热后进入蒸馏塔,蒸馏出的轻组分为所述精制软沥青。所述精制软沥青具有喹啉不溶物(QI)低和杂质含量低的特点,可作为生产针状焦、碳纤维、优质浸渍剂沥青和中间相炭微球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基础原料。
该方法得到的精制软沥青的软化点较低(75℃)、喹啉可溶甲苯不溶物(QS-TI)含量较低(10%),说明所述精制软沥青的平均分子量较低、聚合度较低,即中间相前驱体含量较少,同时所述精制软沥青中含有加氢后的重精制油,由于加氢后的重精制油以饱和环烷结构和脂肪链结构为主,因此所述精制软沥青中含有较多饱和环烷结构和脂肪链。
在针状焦、碳纤维、优质浸渍剂沥青和中间相炭微球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过程,沥青中间相的融并生长是主要的过程,决定了产品的性能和收率。由于所述精制软沥青的中间相前驱体含量较少,如果采用所述精制软沥青直接生产针状焦、碳纤维、优质浸渍剂沥青和中间相炭微球等高附加值产品,其收率势必较低,因此有必要针对所述精制软沥青的特点,进一步处理来调节其成分,有效增加中间相前驱体含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煤焦油固定床加氢联产精制软沥青的调制方法,主要解决对所述煤焦油固定床加氢联产精制软沥青的成分进行调节,有效增加中间相前驱体含量的问题。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对煤焦油固定床加氢联产精制软沥青的调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煤焦油固定床加氢联产精制软沥青进行加热,再与热空气接触进行氧化脱氢处理,得到第一气相产物和液相产物;
b)将步骤a)得到的液相产物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进行热聚合处理,得到第二气相产物和调制后精制沥青。
其中,所述煤焦油固定床加氢联产精制软沥青是指采用专利CN201510424579.9所提供的方法获得的精制沥青:煤焦油原料经预热后与后续步骤返回的重精制油混合,经原料加热炉加热进入减压分馏塔分馏,得到轻馏分油和重馏分油;轻馏分油经加氢精制、分馏得到轻组分和重精制油,轻组分作为产品外送,重精制油返回与原料煤焦油混合;在减压分馏塔底得到的重馏分油经加压、过滤、加热炉加热后进入蒸馏塔,蒸馏出的轻组分为所述精制软沥青。
所述精制软沥青的软化点较低(75℃)、喹啉可溶甲苯不溶物(QS-TI)含量较低(10%),说明所述精制软沥青的平均分子量较低、聚合度较低,即中间相前驱体含量较少,需要进一步聚合处理提高中间相前驱体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可先,未经程可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75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