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及手机防辐射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487932.8 申请日: 2018-12-06
公开(公告)号: CN109302517B 公开(公告)日: 2021-07-16
发明(设计)人: 闫善玉 申请(专利权)人: 哈尔滨盛世康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4M1/02 分类号: H04M1/02;H04M1/18;C22C14/00;C22C23/00
代理公司: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代理人: 岳泉清
地址: 150036 黑龙江省哈***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手机 防辐射 能量 材料 装置
【说明书】:

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及手机防辐射装置,它涉及一种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及手机电磁波辐射消除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手机在打电话时对人体头部的电磁辐射的问题。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为基体金属或基体金属复合物;所述基体金属复合物按质量分数由钽、硅、银、锗、硼、锌、纳米钨、纳米氧化镨、纳米氧化钕和余量为基体金属制成,它还包括等离子体涂层。手机防辐射装置为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或防辐射能量手机壳。优点:具有负电位金属特性,超强吸波材料特性,热电性和压电性,产生等离子体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及手机电磁波辐射消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越来越多的被人们使用,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广泛使用的移动通讯工具,手机在通讯时所发射的电磁波对人体所产生的伤害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虽然电磁辐射看不见摸不到,但并不是虚无飘渺。电磁辐射可以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电磁辐射轻则引起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情绪烦躁等,重则诱发癌变等,而且还可以影响我们生存成长的环境。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手机定义为“可能致癌”的物品,称其与神经胶质瘤(一种脑瘤)有关联。一时间,人们对手机电磁辐射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关于手机致癌的结论,WHO做出这样的裁定,说明手机和癌症确实存在一定联系,在手机所发出的电磁辐射中,天线辐射最大,其他依次为听筒、话筒、手机屏幕。其实,手机本身并不会伤害人体健康,罪魁祸首是手机释放的电磁波辐射。在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致癌物名单中将包括手机辐射在内的“射频电磁波”划定为2类B致癌物,这也是世卫组织首次给包括手机电磁辐射在内的“射频电磁波”定性。

人在使用手机时手机将音频信号通过转换器形成高频震荡的电磁波再通过天线发射出去,这时在手机附近就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电磁辐射,其所发射的800MHz至3500MHz频率的电磁波对人体脑组织的穿透深度可达4~6厘米,进入人头部的电磁波会被人头部组织折射吸收,产生感应电涡流,感应电流在人头部涡旋流动时完成电能向热能的转换而产生焦耳热。因此人在长时间使手机时,耳朵和脸部都会有发热发涨的感觉,当焦耳热的强度超过了人脑细胞所能承受的范围,细胞就会产生肿胀造成伤害。手机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损害主要对大脑和眼睛的伤害程度尤为严重。

在中国已授权专利《具有电位平衡功能的手机》(申请号:201210271195.4)中公开的一种用电位平衡的方法来防止手机电磁波对人体的辐射,其核心技术是通过用外在介入的方式让带负电荷的电子进入人体快速消除正电荷,在中间环节上平衡与降低手机电磁波透入人体时所产生感应电涡流的强度,从而起到防止手机电磁波对人体脑部组织产生损害的作用。该发明尤其适用于频繁接打手机的人群使用,但其缺点是电位平衡模组需要嵌入手机主板和使用手机电源必须从新整体生产一款手机其发明才能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手机在打电话时对人体头部的电磁辐射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及手机防辐射装置。

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为基体金属或基体金属复合物;所述基体金属复合物按质量分数由1.4%~1.8%钽、4.3%~4.8%硅、0.8%~1.2%银、2.3%~2.7%锗、0.7%~1.1%硼、1.4%~1.8%锌、1.8%~2.2%纳米钨、1.6%~2.0%纳米氧化镨、2.0%~2.2%纳米氧化钕和余量为基体金属制成;所述基体金属为负电位金属,其标准电极电位为-1.3V~-3.1V,第一电离能为658kj/mol±100kj/mol。

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还包括等离子体涂层,所述等离子体涂层镀在基体金属或基体金属复合物表面,所述等离子体涂层由纳米氮化钛、纳米氧化铈或纳米氮化钛/纳米氧化铈混合物制成,且纳米氮化钛/纳米氧化铈混合物中纳米氮化钛的质量分数为1~99%,纳米氧化铈的质量分数为1~99%。

手机防辐射装置为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将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制成片状,并在一侧附着粘结层,即得到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盛世康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盛世康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79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