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区人流识别系统及其工作流程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91583.7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9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冯明发;赵志强;梁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H04N7/18;G10L17/00;G08B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区 信息采集模块 监控终端 工作流程 识别系统 云服务器 监控 数据库 分析处理模块 无线通讯模块 信息接收模块 指令发送模块 工作效率高 报警模块 采集信息 实时监控 比对 内门 双眼 外门 楼道 栅栏 自动化 围墙 采集 全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区人流识别系统及其工作流程,包括监控终端和信息采集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设置在小区四周的围墙、栅栏、小区的内门、小区的外门和小区楼道内,监控终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信息采集模块相连,监控终端与云服务器相连并且监控终端内包括报警模块,云服务器包括数据库、分析处理模块、信息接收模块和指令发送模块。本发明设计合理,通过信息采集模块对小区人流进行采集,然后将采集信息与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比对,判断人员是否为小区常住人员,使用方法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无需监控人员全程双眼监控,降低了监控人员的劳动强度,可以实时监控,工作效率高,使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流识别领域,具体是一种小区人流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化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都居住在不同的小区内。小区,是指在城市一定区域内、具有相对独立居住环境的大片居民住宅,同时是配有成套的生活服务设施,如商业网点、学校(幼儿园)等。小区有如下特点:住宅形式的多样性、规划的统一性、小区功能的多样性、房屋产权的多元性和小区的现代社会性。
随着人们对于小区安全的越来越重视,许多小区采用各种方式来保证自己的住户可以随时进入,外来人员的进入就要受限制,这是为了小区的安全,也是方便物业人员管理,物业会通过进门密码、门禁卡等方式进行管理,这种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不理想。人们还会在小区内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基本可以覆盖全小区,但是现有的监控方式均为安保人员用肉眼监控,工作效率极低,难以及时发现人员进入或离开监控区域,不能达到人们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区人流识别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区人流识别系统,包括监控终端和信息采集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设置在小区四周的围墙、栅栏、小区的内门、小区的外门和小区楼道内,监控终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信息采集模块相连,监控终端与云服务器相连并且监控终端内包括报警模块,云服务器包括数据库、分析处理模块、信息接收模块和指令发送模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监控终端包括电源模块和用于显示图像、文字等信息的显示屏。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信息采集模块包括视频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和声音采集模块,视频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人员的动态视频,图像采集模块用于拍摄人员的图像,声音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声音,采用多种方式确定人员。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报警模块包括三色报警灯、文字报警模块和语音报警模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显示屏采用LCD显示屏,电源模块包括充电电池组和交流电插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云服务器还与移动终端相连,移动终端放置在巡逻人员的身上。
所述小区人流识别系统的工作流程,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小区内的常住人员在物业处进行拍照、量身高等居民信息的输入,物业处将居民信息储存在数据库中并且按照性别、年龄和身高的因素分类;
第二,当人员出现在信息采集模块下时,信息采集模块采集人员的信息并且传送给监控终端,监控终端将信息发送给云服务器,信息接收模块接收该信息并且分析处理模块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根据全部比对值进行判断,确定该人员为小区的常住人员或者陌生人;
第三,如果确定为陌生人时,将陌生人记录在异常数据库中并且统计该陌生人出现的次数,当陌生人出现的次数超过预设的次数时,数据库发出报警信息并且指令发送模块将报警信息发送给监控终端,监控人员对该陌生人进行重点关注,如果确定为小区的常住人员,信息采集模块继续采集其他人员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15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人证核验的终端设备
- 下一篇:一种近场的航空发动机噪声源辨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