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支架的风帆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91676.X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3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倩;郭小天;陈立;彭贵胜;刘国磊;李文贺;李嘉换;胡颖楠;耿思奇;侯玉品;王艳妮;朱平;丛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9/06 | 分类号: | B63H9/06;B63B15/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支架 风帆 回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支架的风帆回收系统,包括桅杆以及固定于桅杆上的回收后的风帆,桅杆的底部连接于基座,桅杆与基座为铰接,且桅杆放倒于平行于甲板的平面上;桅杆的底部通过基座支撑,桅杆的上部设置有用于支撑风帆的支架;支架包括底座,架设于底座上的底托以及盖设于底托上的顶盖;风帆架设于底托上,并通过顶盖盖住;底托在朝向风帆的一面上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弧面构型和底托所朝向的风帆面的弧面构型相对应;顶盖在朝向风帆的一面上设置有凸槽,凸槽的弧面构型和顶盖所朝向的风帆面的弧面构型相对应。本发明系统因为是放倒状态,风帆与风的接触少,因此可以大大减少桅杆对于基座的损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帆船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基于支架的风帆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风能资源在船舶上的应用愈发受到重视,而这就涉及到风帆的利用。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风帆1被固定在桅杆2上,桅杆2被固定于下方的基座3上,风力通过风帆1、桅杆2再通过基座3作用于船上从而给船提供前进的动力。但是在风帆1回收后,并不需要桅杆2继续给基座3提供作用力,而反倒应该是作用力越小越好,以避免对于基座3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在现有的风帆技术领域,对于回收后高度仍然超过15m的风帆1该如何系缆于船上,通常是直接利用索缆7将整个风帆1捆住然后系缆于带缆桩4上,这种回收系统一方面导致索缆7过长,另一方面会导致风帆1受到风的应力后全部通过桅杆2传导至基座3上,很容易对基座3产生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支架的风帆回收系统,能够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支架的风帆回收系统,包括桅杆以及固定于桅杆上的回收后的风帆(风帆是可折叠的,在使用时朝竖直方向展开伸长从而大大增加风帆与风的接触面积,回收后折叠成高度较低的回收形态,本专利中除非特别指出,说到的风帆都是回收后的风帆),桅杆的底部连接于基座,桅杆与基座为铰接(如此一来桅杆可以绕着基座转动从而放倒,但当然还有固定装置可以在真正使用时对桅杆进行固定防止其被风吹动时放倒),且桅杆放倒于平行于甲板的平面上;桅杆的底部通过基座支撑,桅杆的上部(指的是立起来时的桅杆的上部,虽然此时桅杆处于放倒状态)设置有用于支撑风帆的支架;
支架包括底座,架设于底座上的底托以及盖设于底托上的顶盖;风帆架设于底托上,并通过顶盖盖住;底托在朝向风帆的一面上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弧面构型和底托所朝向的风帆面的弧面构型相对应;顶盖在朝向风帆的一面上设置有凸槽,凸槽的弧面构型和顶盖所朝向的风帆面的弧面构型相对应。
优选的,支架与桅杆的底端的距离D和风帆顶部与桅杆的底端的距离H满足下式:0.6H≤D≤0.8H。
优选的,底座与甲板所形成的直角处还可设置肘板(以加强对于底座的固定)。
优选的,风帆和底托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环氧树脂垫(该环氧树脂垫固定于底托凹槽上,起到缓冲应力和填充空隙的作用,以保护风帆)。
优选的,风帆和顶盖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环氧树脂垫(该环氧树脂垫固定于顶盖凸槽上,起到缓冲应力和填充空隙的作用,以保护风帆)。
优选的,桅杆沿船的长度方向放倒(因为长度方向更长,从而提供给桅杆的范围更大)。
优选的,底托和顶盖通过紧固件连接紧固。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相比现有技术而言,因为现有技术在风帆回收后仍然直立,因此仍然受风的风力作用,而本发明将风帆放倒了,那么风帆与风的接触面就会大大减少,从而作用力也大大减小;另外,因为风帆是被基座和支架同时固定,而且其实主要是通过支架固定,因此风帆受到的大多数作用力也是被支架所吸收,对于基座的影响则非常小;而通过让支架与风帆的接触面完全对应吻合,并且在接触面上设置环氧树脂垫,还会大大减小支架对于风帆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风帆回收系统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16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下液压控制磁力吸附行走作业装置
- 下一篇:风帆系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