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卫星侦测信息的雷达自适应被动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94482.5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6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陆翔;夏厚培;匡华星;张宁;卫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13/66 | 分类号: | G01S13/66;G01S13/86;G01S19/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雷达 辐射源 侦测信息 自适应 电子侦察卫星 卫星 自适应滤波器 侦察 辐射源参数 辐射源位置 发送目标 高数据率 交叉定位 结果修正 精度提升 雷达位置 雷达侦察 滤波模块 目标定位 目标位置 匹配成功 输出目标 卫星侦察 滤波 侦测 搜索 发送 跟踪 发现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卫星侦测信息的雷达自适应被动定位方法,方法包括:雷达对目标辐射源持续侦察定位;引接电子侦察卫星发送目标的辐射源参数信息;搜索雷达已发现的目标中与侦察卫星发送的目标为同平台的辐射源目标;判断卫星侦察目标与雷达侦察目标是否匹配成功;雷达结合侦察卫星侦测到的目标辐射源位置信息进行自适应被动定位滤波;输出目标位置信息。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借助卫星高精度的目标定位结果修正雷达位置滤波模块的自适应滤波器的参数,使得雷达对辐射源目标位置的估计的精度提升,从而充分发挥雷达交叉定位的高数据率以及电子侦察卫星侦测信息的高精度特点,有效提升重点目标的侦察跟踪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被动定位领域。
背景技术
雷达组网对辐射源进行被动交叉定位是指:多部雷达根据截获的辐射源目标信号测量出辐射源相对于本雷达的方位角。目标与本雷达构成一条方位线,所述的方位线经过本雷达且与本雷达形成所述的方位角。雷达通过组网数据传输将各雷达所在位置、辐射源相对于各雷达的方位角汇总于某一计算单元,计算各条方位线的交点,即为目标位置。电子侦察卫星侦测信息包括对海对地观测获得的目标辐射源参数及目标辐射源位置。卫星信息接收终端是指接收卫星信息的地面接收终端,用于接收侦察卫星发送的辐射源目标参数信息及辐射源目标位置信息。
在现有技术中,雷达交叉定位数据率较高但误差较大,无法满足高精度目标跟踪的需求。雷达交叉定位误差大小随目标距离观测站的距离的远近、目标与雷达的相对位置有关。电子侦察卫星侦测信息对目标的定位精度较高,但数据率较低,无法满足对目标的连续跟踪需求。卫星侦测信息精度较高,但由于卫星观测需保证卫星过顶目标,而受卫星轨道编排的限制无法实现对目标的实时观测,仅能实现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卫星重返观测,重返时间间隔通常在30分钟及以上,因此卫星观测存在数据率较低的问题,无法实现对辐射源目标的实时跟踪。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侦测信息的雷达自适应被动定位方法,可提高定位精度并提升数据率,满足辐射源目标实时跟踪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侦测信息的雷达自适应被动定位方法,过程如下:雷达对目标辐射源持续侦察定位;引接电子侦察卫星发送目标的辐射源参数信息;搜索雷达已发现的目标中与侦察卫星发送的目标为同平台的辐射源目标;判断卫星侦察目标与雷达侦察目标是否匹配成功;雷达结合侦察卫星侦测到的目标辐射源位置信息进行自适应被动定位滤波;输出目标位置信息。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卫星信息接收终端将电子侦擦卫星的侦测数据发送至雷达,采用基于电子侦察卫星周期性侦察获得的目标高精度位置信息对雷达定位滤波器进行自适应修正,从而充分发挥雷达交叉定位的高数据率以及电子侦察卫星侦测信息的高精度特点,有效提升重点目标的侦察跟踪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法示意图。
图2为目标位置自适应滤波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过程及软件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描述为以下过程:
步骤1:雷达组网对目标辐射源进行被动交叉定位,获得辐射源被动定位信息;
步骤2:电子侦察卫星将侦测获得的包含目标辐射源参数以及目标辐射源的卫星侦测信息通过卫星下行链路发送给雷达;
步骤3:雷打根据卫星发送的卫星侦测信息,判断卫星侦察目标与雷达侦察目标是否匹配成功。若匹配成功,转步骤6;若匹配不成功,转步骤4;
步骤4:根据已知平台部署的辐射源类型,判断卫星截获的信号与雷达截获的信号是否为同平台不同辐射源的信号。若为是,则转步骤5;若为否,则转步骤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44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