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BGSFMC/CNFO多铁性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96676.9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7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谈国强;李金成;柴正军;党明月;任慧君;夏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17/34 | 分类号: | C03C17/3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gsfmc cnfo 多铁性 复合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BGSFMC/CNFO多铁性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复合在一起的上层膜和底层膜;上层膜的化学式为Bi0.88Gd0.09Sr0.03Fe0.94Mn0.04Co0.02O3,多晶扭曲钙钛矿结构,空间群为R3c;底层膜的化学式为Co1‑xNixFe2O4,立方反尖晶石结构,空间群Fd3m,其中,x=0.1~0.5。本发明上层和下层薄膜中都存在Co元素,Co扩散受到抑制,Gd、Sr、Mn元素会向下层扩散,BGSFMC薄膜的结构发生畸变,增强反铁磁(AFM)/铁磁(FM)结,使铁磁性能提高,Ni元素会向上层BGSFMC扩散,增强反铁磁‑铁电结,使铁电性能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领域,涉及一种BGSFMC/CNFO多铁性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单相多铁性材料BiFeO3在室温下具有磁电耦合性质,所以使得BiFeO3成为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但是室温下的BiFeO3中存在较大的漏导,使得它的铁电性无法获得饱和极化,并且由于其特殊的螺旋磁结构,对外显示出弱铁磁性,这些都成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阻碍。因此目前研究BiFeO3材料的重心所在是如何减小BiFeO3中的漏导、增强它的铁电性,提高它的铁磁性和加大它的磁电耦合效应。对于离子掺杂而言,稀土元素、碱土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对Bi位和Fe位的替代是改善薄膜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而A位离子和B位离子的单一取代并不能全面的提高薄膜的各项性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多元掺杂能有效结合A、B位替代各自的优点,是目前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经过国内外学者不断的研究,BiFeO3薄膜的铁电、介电性能等虽然得到改善,但其磁性能并未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大量的研究员也在多铁性电复合薄膜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将NiFe2O4、ZnFe2O4、MnFe2O4和Fe3O4等磁性材料引入到BiFeO3基薄膜能够弥补弱磁性的缺陷。
尽管可以通过多元离子共掺杂改善其铁电性和绝缘性,但铁磁性能改善并不明显。因此,国内外学者又进一步的在多铁性电复合薄膜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虽然BiFeO3薄膜磁性能有了显著提高,但其铁电性能随着磁性材料的引入有了恶化的趋势,难以获得良好的多铁性能及磁电耦合效应。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BGSFMC/CNFO多铁性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得复合薄膜铁磁性和铁电性能提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BGSFMC/CNFO多铁性复合薄膜,包括复合在一起的上层膜和底层膜;上层膜的化学式为Bi0.88Gd0.09Sr0.03Fe0.94Mn0.04Co0.02O3,多晶扭曲钙钛矿结构,空间群为R3c;底层膜的化学式为Co1-xNixFe2O4,立方反尖晶石结构,空间群Fd3m,其中,x=0.1~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66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