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组合物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96692.8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60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明;杜蓉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恒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19/14;C12P19/02;C05F11/00;C05F17/20;C12R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孙海杰 |
地址: | 1024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淀粉 芽孢 杆菌 菌株 组合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组合物和用途。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748;保藏时间为:2018年11月15日。除高效降解淀粉外,该菌株的其它性状与野生型解淀粉芽孢杆菌株保持一致,符合实验目的要求。该菌株可用于高效降解作物秸秆、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组合物和用途。
背景技术
作物秸秆含有多种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包括N、P、K等。秸秆还田后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提高农业可持续生产能力,是目前国家大力倡导的秸秆处理方式。然而,由于秸秆在土壤中腐解过程缓慢影响农田土壤整地播种质量,甚至降低作物产量。胡立峰等(2009)研究表明秸秆腐解不充分会影响下茬作物的生长。研究表明,利用秸秆腐熟剂腐熟作物秸秆,可以使秸秆的快速腐解,实现大量秸秆的快速还田(匡恩俊等,2014;张舒予等,2018)。秸秆腐熟剂是一种含有功能微生物的微生物肥料,具有促进作物秸秆快速腐解的作用 (匡恩俊等,2014),在减轻和防止大量秸秆还田给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可促进土壤养分积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Witt etal., 2000)。然而,目前缺乏能够快速腐解作物秸秆的高效菌株。因此,本研究通过诱变筛选的方法筛选能够高效降解淀粉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为后期腐熟剂的生产和应用提供材料。
解淀粉芽孢杆菌除了具有解淀粉的能力,其还是一类重要的根际促生菌,在植物病害防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胡春江等,2004),其在生长过程中可以产生一系列能够抑制真菌和细菌活性的代谢物。解淀粉芽孢杆菌在农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Hiradate等研究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对桑树炭疽病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另外,研究还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玉米枯萎病、草莓灰霉病,设施蔬菜根结线虫,花生白绢病,小麦黄花病,山核桃根腐病,玉米叶斑病,水稻纹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番茄枯萎病病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段海明等2017;谷春艳,2017;刘刚2017)。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解淀粉芽孢杆杆菌可以促进玉米(刘拴成等, 2010)、水稻(张荣胜,等2018),增强植物的耐盐耐胁迫能力(陈淋 2016.),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周晨光等,2014;白志等,2014)。
因此,研究利用解淀粉芽孢杆菌作为腐熟剂的功能菌不仅可以促进秸秆的降解、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还可以提高土壤的抗病性、促进作物的生长,对农田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减肥减药具有重要意义。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提供新的微生物菌株、培养物、组合物,以及可用于降解淀粉的方法解决前述需求。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其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748;保藏时间为:2018年11月15日。
该菌株的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100101。
该菌株在LB培养基上,培养初期菌落乳白色,圆形,表面湿润粘稠;培养后期表面干燥有皱褶,菌落中间有突起,边缘不整齐且干燥、不透明。菌体呈杆状,革兰氏染色为阳性,产芽孢。
该菌株通过紫外诱变来源于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的野生菌株菌株所获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组合物,其含有如上所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的培养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涉及降解淀粉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恒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天恒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66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