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97988.1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76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珪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冷却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第一冷却剂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冷却剂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是否满足预定的冷却剂过度加热条件。在预定的冷却剂过度加热条件满足时,操作冷却剂控制阀单元从而将凸轮移动至最大位置。此外,根据所述第一冷却剂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冷却剂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确定控制温度,并根据所确定的控制温度限制喷射器的操作。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8月22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8-0098122的优先权和权益,其以全文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系统控制,更具体地,涉及防止冷却剂沸腾等的用于控制冷却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项经发展的综合热管理技术是分离冷却技术,其通过独立地调节汽缸盖和发动机组的冷却剂的温度而改进燃料效率。主要地,汽缸盖的温度保持在低温以减少NOx产生和爆震,而发动机组的温度保持在高温并因此可以改进燃料效率。
即使在应用分离冷却时,由于冷却系统使用一个回路,因此冷却剂沸点也相同。因此,发动机组的冷却剂的温度可能增加,由此引起沸腾发生,这可能损坏热交换元件或发动机。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以上信息仅仅用于加深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以包含不构成该国家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能够防止冷却剂沸腾等。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防止发动机组中的冷却剂沸腾的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独立地调节汽缸盖和发动机组的冷却剂。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这样的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具有凸轮的冷却剂控制阀单元,其调节第一冷却剂通路、第二冷却剂通路和第三冷却剂通路的开度(opening rate),分配至加热器的冷却剂流动通过所述第一冷却剂通路,分配至散热器的冷却剂流动通过所述第二冷却剂通路,从汽缸体排放的冷却剂流动通过所述第三冷却剂通路;车辆操作状态检测部分,其包括第一冷却剂温度传感器、第二冷却剂温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冷却剂温度传感器配置成测量流动通过汽缸盖的冷却剂的温度并输出相应信号,所述第二冷却剂温度传感器配置成测量流动通过汽缸体的冷却剂的温度,所述位置传感器配置成感测凸轮的旋转并输出相应信号;喷射器和控制器,其配置成基于所述车辆操作状态检测部分的输出信号操作所述冷却剂控制阀单元和喷射器。
所述控制方法可以包括:通过控制器确定第一冷却剂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冷却剂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是否满足预定的冷却剂过度加热条件,在满足预定的冷却剂过度加热条件时操作冷却剂控制阀单元以将凸轮移动至最大位置,基于所述第一冷却剂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冷却剂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确定控制温度并基于所确定的控制温度限制喷射器的操作。
所述最大位置可以为第一冷却剂通路和第三冷却剂通路完全打开的位置。所述控制器可以配置成通过从第一冷却剂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冷却剂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分别减去第一和第二补偿值而确定第一校正温度和第二校正温度,然后比较第一校正温度和第二校正温度并将控制温度设定为更大的校正温度。
喷射器的操作限制可以通过将控制温度应用至预定的表格来进行。冷却剂控制阀单元可以装配有故障防护恒温器,用于选择性地将冷却剂排放至散热器。故障防护恒温器可以为电恒温器,所述控制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满足冷却剂过度加热条件时通过操作故障防护恒温器而打开故障防护恒温器。
凸轮移动至最大位置可以通过控制器进行,所述控制器配置成以预定的时间周期输出凸轮的移动信号。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防止冷却系统的冷却剂沸腾,发动机应用所述冷却系统用于独立地调节汽缸盖和发动机组的冷却剂的温度。
附图说明
根据如下详细的说明书并参考所附附图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其他优点,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79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