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01302.1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20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曹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2 | 分类号: | F24F11/62;F24F11/70;F24F11/77;F24F140/50;F24F140/20;F24F110/70;F24F110/10;F24F11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52831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风 系统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系统,该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根据风机是否开启和风机开启时的档位,获取新风系统新风冷却所需的冷负荷;获取冷却水的温度;根据冷负荷和冷却水的温度,计算得到冷却水喷雾装置的喷雾频率;根据喷雾频率,对冷却水喷雾装置进行控制。本发明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系统,采用冷却水喷雾的方式,可准确降低新风送风温度,同时,该方法还具有实现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风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相关技术中,新风系统通常为全热交换器型,利用排到室外空气的余冷/余热对新风进行冷却/加热,但此类新风系统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而不包含全热交换器的新风系统又无法对进入室内的新风进行冷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风机是否开启和风机开启时的档位,获取新风系统新风冷却所需的冷负荷;根据冷负荷和冷却水的温度,计算得到冷却水喷雾装置的喷雾频率,根据喷雾频率,对冷却水喷雾装置进行控制。采用冷却水喷雾的方式,可准确降低新风送风温度,同时,该方法还具有实现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风系统。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新风系统包括:设置在室外进风装置与室内出风装置之间的通风管道内的冷却水喷雾装置,所述冷却水喷雾装置用于对输入的冷却水进行雾化,所述冷却水为空调器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风机是否开启和所述风机开启时的档位,获取所述新风系统新风冷却所需的冷负荷;
获取所述冷却水的温度;
根据所述冷负荷和所述冷却水的温度,计算得到所述冷却水喷雾装置的喷雾频率;
根据所述喷雾频率,对所述冷却水喷雾装置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风机是否开启和风机开启时的档位,获取新风系统新风冷却所需的冷负荷;根据冷负荷和冷却水的温度,计算得到冷却水喷雾装置的喷雾频率,根据喷雾频率,对冷却水喷雾装置进行控制。采用冷却水喷雾的方式,可准确降低新风送风温度,同时,该方法还具有实现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控制方法还包括:周期性获取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所述二氧化碳的浓度,确定是否开启所述风机和所述风机开启时的档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二氧化碳的浓度,确定是否开启所述风机和所述风机开启时的档位,包括:根据所述二氧化碳的浓度,确定所述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应的浓度等级或浓度区间;根据所述浓度等级或浓度区间,确定是否开启所述风机和所述风机开启时的档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浓度等级或浓度区间,确定是否开启所述风机和所述风机开启时的档位,包括:判断所述浓度等级或浓度区间对应的所述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否小于预设的浓度阈值;若是,则不开启所述风机;若否,则开启所述风机,并根据所述浓度等级或浓度区间,确定所述风机开启时的档位,所述浓度等级或浓度区间对应的所述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所述风机开启时的档位越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13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温度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环境电器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