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圈丝垫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02779.1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7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敬浩;戴冲之;谢凯涛;高海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3M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3/04 | 分类号: | B60N3/04;B01D53/74;B01D53/44;B01D5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柴亮;张天舒 |
地址: | 2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圈丝 背衬层 圈丝层 第二表面 第一表面 制备 除味剂 卷绕 丝材 丝垫 种圈 异味 | ||
1.一种圈丝垫,包括背衬层和连接在背衬层一侧的圈丝层,所述圈丝层具有由丝材卷绕而成的圈丝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衬层的表面具有第一表面层;所述圈丝层的圈丝结构的表面具有第二表面层;其中,
所述第一表面层和/或第二表面层中含有除味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丝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味剂包括吸附剂、中和剂、定向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圈丝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味剂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吸附剂:70%~85%;
中和剂:10%~18%;
定向剂:5%~10%;
填充剂: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丝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味剂在第一表面层的涂料中的重量百分含量在0%~2.0%;
所述除味剂在第二表面层的涂料中的重量百分含量在0.5%~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丝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衬层的第一表面层与丝材的第二表面层在部分位置相互接触并融合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丝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衬层包括增塑剂、聚氯乙烯塑料、碳酸钙填料、热稳定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圈丝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衬层还包括发泡剂、表面活性剂,以形成多孔结构的背衬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丝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丝材包括聚氯乙烯塑料、增塑剂、无机填料、热稳定剂、润滑剂、防霉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圈丝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机填料选自碳酸钙、滑石粉、硅酸钙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圈丝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丝材还包括膨胀聚合物微球,以形成内部具有空心的圈丝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丝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丝材的直径在0.4mm~1.0m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丝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衬层中埋设有网格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圈丝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圈丝结构的至少部分丝材植入所述网格布的网孔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圈丝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衬层的厚度在1.8mm~4.0mm。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圈丝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格布为表面涂覆有发泡聚氯乙烯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网格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圈丝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表面层由聚氯乙烯发泡涂料经过高温固化形成;
所述第二表面层由聚氯乙烯塑料溶胶涂覆后固化形成。
17.一种圈丝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圈丝垫为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圈丝垫,所述圈丝垫的制备方法包括:
形成包括所述第一表面层的背衬层,形成包括所述第二表面层的圈丝层;使所述圈丝层与背衬层结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圈丝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圈丝垫为权利要求5所述的圈丝垫,
形成包括所述第一表面层的背衬层,形成包括所述第二表面层的圈丝层包括:形成由第一表面层的涂料构成的层,形成由第二表面层的涂料构成的层,使所述第一表面层的涂料和第二表面层的涂料固化,分别形成所述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
使所述圈丝层与背衬层结合包括:在所述第一表面层的涂料和第二表面层的涂料完全固化前,将所述圈丝层置于背衬层的一侧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中国有限公司,未经3M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277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用注塑脚垫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杯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