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微藻处理高硝废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02952.8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7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邓国华;杨凌夕;何小娟;孙丽丽;白玫;洪蕾;何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12N1/12;C02F103/3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张惠明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藻 硝态氮废水 废水 高浓度硝酸 资源化回收 在线杀菌 紫外杀菌 废水处理 氮源 可用 发酵 离子 浓缩 吸收 培育 运作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微藻处理高硝废水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处理高硝态氮废水、也无法同时培育微藻产品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利用微藻处理高硝废水的方法,通过发酵、反应、浓缩和干燥,使微藻能够快速而彻底地吸收高硝态氮废水中高浓度硝酸根离子,并制得微藻产品,完成氮源的资源化回收利用,同时设置紫外杀菌技术进行在线杀菌处理,以保证连续运作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高硝废水处理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微藻处理高硝废水的方法,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可应用于处理硝酸废液的工业生产中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处理硝酸盐污水的方法主要有化学脱氮、催化脱氮、反渗透脱氮、离子交换脱氮、生物脱氮等方法。由于物理化学方法投资及运行费用都较高,而且废物无法再利用,因此生物脱氮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生物脱氮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反硝化过程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排放。但是传统的生物脱氮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废水中的氮资源营养物质没有得到资源化回收再利用。
现有技术中的专利申请号为CN03128138.9一种微藻工业化生产用光合生物反应器系统,公开了一种采用封闭式管道微藻工业化生产用光合生物反应器系统,其立体双排平螺旋管道、U型连接弯头、双反应塔、零剪切力输液泵、二氧化碳注气装置、人工光照装置、冷热交换器等构成的工艺流程实现了微藻养殖的连续操作,适用于大规模产业化生产高品位食品、医药级微藻产品。专利申请号为CN200810201116.6微藻培养耦合生物柴油炼制的生产方法,公开了一种将生物柴油炼制与微藻培养耦合工业化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二氧化碳工业废气与富营养化地表水或工业废水为主要原料,进行大规模培养含油微藻,并以微藻油为原料炼制生物柴油,同时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污染水体的治理、以及生物柴油的清洁生产。专利申请号为CN201510341610.2用于污水处理的紫外消毒池,公开了紫外消毒池包括池体、进水口、池体内部的紫外消毒模块,能够有效对城市污水进行消毒,且能够控制污水水位和压力,保证紫外消毒池能够正常运作。专利申请号为CN201610395944.2一种去除废水中氨氮的装置及方法,公开了将氨作为微藻生长所需的氮源,在去除废水中氨氮的同时,获得微藻细胞生物质。利用膜接触器将废水与微藻溶液分隔开来,避免废水中的有毒物质抑制微藻的生长,降低氨氮的去除效率。
现有技术中的专利申请号为CN03128138.9和专利申请号为CN200810201116.6以及专利申请号为CN201610395944.2在培育微藻过程中,采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或氨,而且氨氮废水需要经过稀释后,当氨初始浓度为300ppm时,才可以进入培育微藻的生产处理装置,未涉及利用以含硝酸或硝酸根盐的高硝态氮废水处理与食品级微藻养殖工艺结合的工业方法,存在无法处理高硝态氮废水、氨氮废水浓度低、操作运行成本高的问题。专利申请号为CN201510341610.2需要设置专门的紫外消毒池,而且在对城市污水进行消毒时,不但杀灭了有害菌种,而且也杀灭了微藻等有益菌种,存在工程建设投资大、无法处理高硝态氮废水、也无法同时培育微藻产品的问题。
由此可知:现有处理高硝态氮废水工艺技术无法实现高硝态氮废水中氮源的回收利用,因此研究和开发利用微藻处理高硝态氮废水的工艺流程和工程技术,回收高硝态氮废水中的硝态氮,并转化为微藻生物质产品,既处理了工业高硝态氮废水中较高浓度的硝化氮等污染物,又实现了生产微藻生物质的硝化氮资源化利用,可以产生一举二得的技术效果和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无法处理高硝态氮废水、也无法同时培育微藻产品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利用微藻处理高硝废水的方法,具有能处理高硝态氮废水、能同时培育微藻产品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29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调节混合液回流量的系统
- 下一篇:硝酸废液生产微藻中清洗废水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