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中重金属处理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03723.8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6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詹旭;陈卓;王婧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C02F3/34;C12R1/38;C12R1/07;C12R1/44;C12R1/84;C02F101/20;C02F101/2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中 重金属 处理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中重金属处理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重金属处理领域。本发明微生物菌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假单胞菌20‑30份,芽孢杆菌15‑30份,葡萄球菌5‑15份,毕赤酵母5‑15份。本发明微生物菌剂能够快速高效吸附去除重金属离子,本发明微生物菌剂2d对镉、铜、铅、铬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81.0%、56.5%、52.0%、74.0%,其中对镉、铬的吸附去去除效果最为明显;此外,本发明微生物菌剂还能够有效提高受处理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较少用量即可实现80%以上CODMn去除率、85%以上TN去除率、80%以上TP去除率、80%以上的NH4+‑N去除率,符合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水中重金属处理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重金属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重金属废水种类日趋增加,电镀、采矿和金属制造业、工业机器生产、摄影和彩绘、农药、纺织、油漆和染料等工业排放废水常含有镉、铜、镍、锡和钙等重金属。重金属废水的大量排放使得重金属已经成为了环境水污染的重要污染物之一。与有机污染物不同的是重金属不会衰减,因此,水一旦被重金属污染,很难被修复。另外,重金属产生的生物效应是长期存在的,大多数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易于被水中悬浮颗粒所吸附而沉淀于水底的沉积层中,长期污染水体.某些重金属及其化合物能在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体内以及农作物组织内富集、累积并参与生物圈循环。人通过饮水及食物链的作用,使重金属在体内富集而中毒,甚至导致死亡.震惊世界的“骨痛病”就是由于镉慢性中毒,导致镉代替了骨骼中的钙而使骨质变软,最后发生废用性萎缩、并发性肾功能衰竭和感染等合并症而死亡。重金属污染还常常伴随着有氰、砷、氟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如氟化物可导致骨质疏松、骨质增殖或变形,还可引起湿疹及各种皮炎;砷及所有含砷的化合物在人体内积累是致癌、致畸物质。
目前处理重金属处理技术主要有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这3大类,目前已有报道的常用方法,包括化学沉淀法、混凝-絮凝、电化学法、膜分离、离子交换以及吸附都存在相应的局限行,比如化学沉淀法对于低浓度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效果欠佳,因为氢氧化物的沉淀作用会产生大量低密度的沉淀物,不但大幅度地增加了脱水和处置沉淀物的工作量,而且在酸性条件下,硫化物沉淀剂也产生了如H2S等次级污染物;混凝-絮凝工艺的操作成本较高,且其过程产生的污泥体积不断地增加,会阻碍废水处理中污泥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电化学处理技术需要很高的投资成本和昂贵的电费;膜分离(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会产生膜易污染、堵塞和透过率比较低等问题;,离子交换树脂不能适用于去除所有的重金属,普适性较差,为了去除废水中不同类型的重金属,需要采用不同的离子交换树脂。
生物吸附剂因具有广泛的原料来源、低廉的价格和快速吸附的特点,在重金属废水处理领域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微生物菌剂是由几种具有不同降解功能、互生或共生关系的微生物以适当的比例进行组合或混合培养所制成的制剂。通过向废水处理系统中投加功能微生物菌剂,提高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率,是目前常用的生物强化技术。然而,该技术在重金属处理方面还没有较为成熟的研究,因此,发明一种快速、低廉的微生物菌剂处理重金属离子的方法是有迫切的市场需求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剂,具有较好重金属离子去除效果,还具有很好的去污性能。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操作简便等特点,在环境有机污染治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假单胞菌20-30份,芽孢杆菌15-30份,葡萄球菌5-15份,毕赤酵母5-15份。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微生物菌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假单胞菌25份,芽孢杆菌20份,葡萄球菌15份,毕赤酵母1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37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