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组分网状壳体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04387.9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9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陆少锋;宋庆文;辛成;邵景峰;肖超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18/75 | 分类号: | C08G18/75;C09K5/06;B01J1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钟欢 |
地址: | 71004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分 网状 壳体 相变 微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多组分网状壳体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囊芯和包裹囊芯的囊壁两部分,
所述囊芯为低熔点的脂肪酸酯或石蜡烃类化合物;
所述囊壁为多元异氰酸酯分别与多元胺、油溶性多元醇和水溶性多元醇反应形成具有聚脲聚氨酯多组分网状结构的树脂;
所述油溶性多元醇为聚丙二醇2000或聚丙二醇1500;
所述水溶性多元醇为三乙醇胺、丙三醇或三羟甲基丙烷;
所述多元异氰酸酯为脂肪族二异氰酸酯;
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将囊芯材料、多元异氰酸酯和油溶性多元醇混合制备油相介质溶液;
步骤2,利用乳化剂制备水相介质溶液;
步骤3,制备乳化悬浮液,将步骤1制备的油相介质溶液和步骤2制备的水相介质溶液混合,进行高速剪切乳化处理后,得到乳化悬浮液;
步骤4,将步骤3制备的乳化悬浮液与多元胺混合进行第一阶段反应,形成聚脲壳体;
步骤5,在所述步骤4中的混合反应过程中升温至67~70℃进行第二阶段,形成聚氨酯壳体;
步骤6,随后从外向加入水溶性多元醇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降温出料,即制得多组分网状壳体相变微胶囊;
所述步骤6中,所述水溶性多元醇与所述多元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0.5~1):1,所述水溶性多元醇的滴加时间为10~20分钟;滴加完后,将反应温度78~83℃下保温1~2小时,随后降温出料;
所述步骤1中,所述多元异氰酸酯与囊芯材料的质量比为(0.1~0.5):1,所述油溶性多元醇与多元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0.1~0.4):1;
所述步骤4具体为:在500~700转/分钟的搅拌转速下,向步骤3制得的乳化悬浮液中滴入多元胺类化合物的水溶液;其中,所述多元胺类化合物与多元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0.1~0.5):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组分网状壳体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囊芯为十六烷、十八烷或硬脂酸丁酯;所述囊壁为二元异氰酸酯分别与多元胺、油溶性多元醇、含有水溶性多元醇化合物聚合形成具有聚脲聚氨酯多组分网状结构的树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组分网状壳体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为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或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组分网状壳体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胺为二乙烯三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438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