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时复用多模式遥测传输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05430.3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71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郑玉成;高奇;胡泽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J3/16 | 分类号: | H04J3/1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高燕燕 |
地址: | 4304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时 复用多 模式 遥测 传输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时复用多模式遥测传输设计方法,解决两个信息采集设备、遥测下传带宽受限、遥测数据源复杂多变的数据下传问题。包括:对试验载荷多模式系统在任务期内可能的加电组合进行分组,将同时加电的设备归类为一组,对应一种遥测组帧模式;确定每种模式下的周期复帧数为奇数,对每种模式下的待传输遥测数据进行筛选,将重要程度高的数据封装成周期遥测帧;将系统工作期间的随机数据下传需求逐一封装成随机遥测帧;在所述周期遥测帧和随机遥测帧的固定位置通过不同的数据标识码区分不同的模式;按照遥测数据传输周期发送周期遥测帧或随机遥测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时复用多模式遥测传输设计方法,适用于遥测带宽资源紧张和遥测数据源复杂多变系统的遥测传输设计。
背景技术
某试验载荷多模式系统在轨存在若干种不同的加电组合,待下传的遥测数据源(时间、电压、电流、温度、设备工作状态、通信状态、关键测量数据等)随着设备的加电状态而变化。根据系统的信息接口状态,其中存在两个信息采集设备:供配电管理组合和信息处理计算机,供配电管理组合是系统的遥测输出接口,而载荷系统正式试验时,信息处理计算机是系统的信息中心。供配电管理组合和温控仪为常加电设备,在轨保温模式下,仅这两台设备加电;试验模式下信息处理计算机加电,但系统设计了多种不同的试验任务,根据试验任务的不同,其他载荷设备分时加电。本系统信息接口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轨试验存在人在回路控制方式,某个节点需要下传一些关键动作的执行状态。上一级设备总体协议约束遥测数据传输采取500ms周期、有效字节数不大于27字节,但本系统设备多达12台套,遥测数据源繁多,遥测带宽极其紧张。
本系统的遥测数据传输给上一级设备后,在一种特定工作模式下,上一级设备对遥测数据抽帧下传,并且不明确抽帧起止时间,抽帧比例为1:4。其他航天器的信息处理中心也是遥测帧的传输控制设备,并且为常加电设备,本系统的信息链路状态对遥测传输增加了难度。关于遥测格式,PCM格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本系统的模式多变状态,分包遥测的源包设计思路实现了遥测帧的动态复用,可以较简单地解决复杂数据源的遥测组帧问题,但需要安排诸多附属说明数据,不利于短帧遥测传输设计。统一遥测格式对两者进行了融合,但其浮动区遥测也至少需要用户标识和长度两类信息来对遥测数据进行区分,本系统期望尽可能地减少标识类别,提高有效遥测数据的带宽占有率。
基于上述应用背景,迫切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满足两个信息采集设备、遥测带宽资源紧张和遥测数据源复杂多变的遥测传输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时复用多模式遥测传输设计方法,解决两个信息采集设备、遥测下传带宽受限、遥测数据源复杂多变的数据下传问题。
一种分时复用多模式遥测传输设计方法,包括:
对试验载荷多模式系统在任务期内可能的加电组合进行分组,将同时加电的设备归类为一组,对应一种遥测组帧模式;
确定每种模式下的周期复帧数为奇数,对每种模式下的待传输遥测数据进行筛选,筛选出重要程度高的数据,并将所述重要程度高的数据压缩字节后封装成周期遥测帧,使该模式下的帧数与待传输遥测字节数相匹配;将系统工作期间的随机数据下传需求逐一封装成随机遥测帧;
在所述周期遥测帧和随机遥测帧的固定位置通过不同的数据标识码区分不同的模式;
按照遥测数据传输周期发送周期遥测帧或随机遥测帧。
进一步地,在系统出现随机遥测帧下传需求时,暂停周期遥测帧下传,通过随机帧下传当前遥测状态,并且连续传输4次;当前的随机帧下传完毕后,继续下传周期遥测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结合多模式系统特点,对系统内两个信息采集中心的分工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时复用多模式遥测格式,采取奇数帧周期遥测和不定期随机帧遥测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地节省了遥测标识类别,利用了有限的遥测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54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