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乙烯酮优化产能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06123.7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88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徐成刚;田家民;葛恒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05/12 | 分类号: | C07D305/1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9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烯 优化 产能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双乙烯酮优化产能生产方法,利用一台2#备用急冷器,始终控制装置系统的高负压生产,如果急冷却压差达到3KPA以上,立即在线切换备用急冷器,确保系统高负压长周期生产,同时对进入醋酸蒸发器的96%醋酸进行二级预热,提高蒸发器的运转周期,并且淡酐泵对4#—6#冷凝器进行间断性淡酐循环解决了冷凝器堵塞问题,提高了裂化运转周期,增加了单元时间内双乙烯酮产量,同时压缩了检修时间,提高了有效生产时间,降低了检修成本和生产成本,同时减少污染物和废水的生成。提高一种双乙烯酮产能优化周期延长生产工艺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涉及醋酸裂解法生产双乙烯酮的方法,通过优化急冷器的在线切换,及醋酸预热,淡酐自身循环等措施的具体实施,在本系统内部大幅度提高运转周期,确保了系统生产期间的高负压,提高了产量、降低了冰醋酸和原材料的消耗,减少了清洗频率和清洗过程产生的废气和污水,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背景技术
醋酸裂解法是目前制备双乙烯酮的主要方法,但是在双乙烯酮生产过程中属于负压生产,尤其在高温裂解过程中,裂解炉盘管容结炭,并会不断带到急冷器进口,双乙烯酮生产工艺是将99.0%原料冰醋酸和回收系统的85%回收酸配置成含量为96%±0.2%裂解酸,经醋酸打料泵打入醋酸蒸发器,经过醋酸过热器使醋酸完全气化,进入裂化炉。与裂解反应催化剂为含量30%磷酸氢二铵,一起进入裂解炉辐射段催化醋酸裂解。由于原料冰醋酸和系统回收酸含有一定量杂质及副产物丙酮、磷酸氢二铵中的杂质(同时裂解炉温度过高时,也会加剧过裂解现象,也就是结炭现象),裂解炉出口是到急冷器进口的所以会造成急冷器部分列管堵塞,如果时间长就会造成急冷器进出口负压差增大,动力设备能耗上升,投料量加不上去,产量下滑,如果强行维持负荷,原材料消耗就会上升,副反应稀醋酸量就会上升,同时危及安全生产,回收稀酸的同时,不但要花代价,还要产生一定量的污水,不但污染环境,同时既增加了污水处理成本,又浪费了能源。同等装置的厂家运转周期都在1个月左右,而且频繁清洗,由于醋酸裂解不完全裂解炉结的碳从裂解炉带到急冷器进口列管内,造成系统阻力上升,不但产生废气和污水,所以如何实现裂化周期大幅度延长和产能优化成为双乙烯酮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了产量、降低了冰醋酸和原材料的消耗,减少了清洗频率和清洗过程产生的废气和污水,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乙烯酮优化产能生产方法,包括现有的裂解、冷凝、聚合、吸收、精馏、残渣DK回收处理、水解、稀酸回收及提浓工艺步骤,在裂解炉出口处依次连接有1#急冷器、2#-6#号冷凝器及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1#急冷器两端并联一台2#急冷器与1#急冷器互为备用急冷器,当生产中1#急冷器进出口压差大于3KPa时,开启2#急冷器继续使用,同时关闭1#急冷器,待1#急冷器温度降到常温后清洗备用;
2)、当4#-6#号冷凝器发现堵塞时,开启淡酐泵用淡酐对4#—6#冷凝器及分离器冲洗3—5分钟;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在双乙烯酮系统中,在醋酸进入醋酸蒸发器前,配置两台1#换热器及2#换热器,使常温的96%醋酸调升到80℃-90℃;
分离器与提浓稀酸槽之间,增加一套精馏系统和一台水解釜,保证双乙烯酮粗品加工不会发生阻料现象;
提浓稀酸槽至提浓系统的投料酸进液口上提至1.5米,原先至提浓系统的投料酸管线改配水解滴加使用,提高了提浓的运转周期,也提高了裂解酸的品质,缓解了过裂化现象,提高了裂化运转周期。
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优化流程,把双乙烯酮生产装置周期延长至12个月以上,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提高了双乙烯酮的产量,降低了冰醋酸的消耗,大量减少了每个月检修期间的废气和污水量的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61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