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06345.9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8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朱新;姚鸿海;李华本;张玉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TCL智能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3/00 | 分类号: | F25B13/00;F25B41/00;F25B41/06;F25B41/04;F25B49/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28427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源热泵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串联构成回路的压缩机、水侧换热器、闪蒸罐以及蒸发器,其中,在连接所述水侧换热器与闪蒸罐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子膨胀阀,在连接闪蒸罐与蒸发器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压缩机和闪蒸罐之间通过另一管道直接连通,在直接连通压缩机和闪蒸罐的管道上设置有增焓电磁阀。本发明通过获取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Td,并根据排气过热度△Td的大小对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使空气源热泵系统在精准的控制中高效运行,并保证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能够适用于各种极端工况或出现异常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源热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空气源热泵能适用更低的环温运行,部分厂家甚至宣传其研发的机组能在环温低于-30℃工况下平稳运行;②空气源热泵能够降低机组的排气温度,增大机组的制热能效,为国家节省更多的能源。
空气源热泵的冷媒循环根据中间冷却方式的不同,分为中间完全冷却制热循环和中间不完全冷却制热循环。补气增焓系统设计的可靠性关系到整机能否长期可靠运行,同时也关系到在采暖季期间用户的使用方便度,因此,对于补气增焓系统的阀件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热泵系统适用性差、运行可靠性较差以及运行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其包括通过管道依次串联构成回路的压缩机、水侧换热器、闪蒸罐以及蒸发器,其中,在连接所述水侧换热器与闪蒸罐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子膨胀阀,在连接闪蒸罐与蒸发器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压缩机和闪蒸罐之间通过另一管道直接连通,在直接连通压缩机和闪蒸罐的管道上设置有增焓电磁阀。
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中,所述压缩机与水侧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一四通阀,所述四通阀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二接口与所述水侧换热器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三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四接口与所述蒸发器连接;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之间通过气液分离器连接。
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中,所述闪蒸罐上设置有进液口、补气出口和出液口,所述水侧换热器通过管道与所述闪蒸罐上的进液口连通,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与所述闪蒸罐上的出液口连通,所述闪蒸罐上的补气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压缩机底部的增焓口连通。
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所述第三接口的管道上,以及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的管道上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中,所述水侧换热器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连接所述出水口的管道上设置有水流开关和安全阀。
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对压缩机的排气温度Td进行实时检测并实时计算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Td;
根据排气过热度△Td的大小对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使空气源热泵系统在精准的控制中高效运行。
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步骤根据排气过热度△Td的大小对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使空气源热泵系统在精准的控制中高效运行,具体包括:
当所述排气过热度△Td的大小分布在第一目标区间时,则根据目标过冷度△Tsc调整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根据吸气目标过热度△Ts调整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TCL智能暖通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TCL智能暖通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63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