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太阳能电热联供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08713.3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8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韩新月;陈晓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G9/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室大棚 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 聚光器 分频 光热组件 透明流道 供热系统 太阳能电热 联供系统 组件主体 集热液 光伏 热管 太阳能利用率 太阳能全光谱 高效利用 供暖问题 循环系统 光能 聚焦 发电 清洁 | ||
1.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太阳能电热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频式聚光光伏光热组件(10)和供热系统;若干所述分频式聚光光伏光热组件(10)分布在温室大棚(13)顶部;
所述分频式聚光光伏光热组件(10)包括聚光器(1)、透明流道(2)、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4)、热管(7)和组件主体,所述组件主体上安装聚光器(1),所述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4)通过聚光器(1)聚焦的光能发电;所述聚光器(1)与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4)之间设有透明流道(2),所述透明流道(2)内填充分频集热液(3),用于吸收不能转化成电能的光波;所述分频集热液(3)通过循环系统与供热系统连接,用于将热能传递给供热系统;
所述热管(7)位于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4)底部,用于给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4)降温;所述供热系统用于加热温室大棚(13)内的空气和土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温室大棚的太阳能电热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流道(2)包括高透光玻璃板(201)和普通玻璃板(202);所述普通玻璃板(202)固定在组件主体内壁上,所述高透光玻璃板(201)和普通玻璃板(202)组成四面封闭的流道,所述高透光玻璃板(201)平行与聚光器(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温室大棚的太阳能电热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频集热液(3)为水或乙二醇、丙二醇、醇类混合物或导热油或纳米流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温室大棚的太阳能电热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流道(2)与第二水泵(16)、供热系统和换热器(14)闭环连通;所述热管(7)与第一水泵(15)和换热器(14)闭环连通;所述热管(7)通过换热器(14)预热分频集热液(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温室大棚的太阳能电热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器(1)与透明流道(2)之间、透明流道(2)与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4)之间为真空状态,用于降低分频式聚光光伏光热组件(10)的热损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温室大棚的太阳能电热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4)为聚光硅太阳能电池组件,所述分频集热液(3)的透光波段为700-110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温室大棚的太阳能电热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4)为多结GaAs太阳能电池组件,所述分频集热液(3)的透光波段为600-900nm。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温室大棚的太阳能电热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系统包括低温储热水箱(11)和高温储热水箱(17),所述低温储热水箱(11)内部设有第一换热盘管(111)和第二换热盘管(112),所述第一换热盘管(111)与透明流道(2)构成闭环回路;所述第二换热盘管(112)与压缩机(122)、高温储热水箱(17)内的高温水箱换热盘管(171)和节流阀(121)闭环连通;所述低温储热水箱(11)和高温储热水箱(17)分别与空气换热器(18)和土壤支管(20)连接形成回路,所述空气换热器(18)置于温室大棚(13)内,所述土壤支管(20)埋于土壤中。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温室大棚的太阳能电热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4)包括聚光太阳能电池(41)和陶瓷基板(43);所述聚光太阳能电池(41)通过高导热硅胶(42)粘接在陶瓷基板(43)上;所述陶瓷基板(43)通过高导热硅胶(42)固定在热管(7)上;所述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4)输出的电能存储在蓄电池(21)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871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