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繁殖大花蕙兰组织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09884.8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6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刁银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云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4000 四川省宜宾市叙***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繁殖 大花蕙兰 组织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繁殖大花蕙兰组织培养方法,所述方法以大花蕙兰花瓣作为外植体,消毒时以磷酸盐缓冲液浸泡处理,以含葡萄汁及鱼油的WPN培养基进行拟原球茎诱导,在特定含卵磷脂的DKW培养基中进行增殖,接着在特定B5培养基中二次生根培养,经炼苗移栽获得种植苗,该方法诱导率高、增殖倍数高、培育时间短、且种植苗生长健壮、色泽翠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花卉栽培繁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繁殖大花蕙兰组织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um)是兰科兰属常绿多年生附生草本,是由兰属中的大花附生种、小花垂生种以及一些地生兰经过一百多年的多代人工杂交育成的品种群。大花蕙兰叶长碧绿,花姿粗犷,豪放壮丽,是世界著名的“兰花新星”。它具有国兰的幽香典雅,又有洋兰的丰富多彩,在国际花卉市场十分畅销,深受花卉爱好者的倾爱。
大花蕙兰由于种子发育不完全,几乎无胚乳,在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需要与真菌共生,因此种子萌发率极低,传统的分株繁殖极慢,为了快速大量繁殖大花蕙兰,实现兰花产业化道路,生产上应用植物组织培养快繁的技术,但目前该项技术存在原球茎诱导不成功、诱导率低、增值率低、培育时间长、再生苗质量不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原球茎诱导率高、增殖率高、不易褐变、培育时间短、再生苗质量更优的大花蕙兰组织培养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繁殖大花蕙兰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1)外植体消毒:取开花第1~2天的大花蕙兰花瓣,无菌水流动冲洗15min,用pH为7.0的磷酸盐缓冲液浸泡30min,然后用75%酒精擦拭30s,再用0.1%HgCl2浸泡4~5min,无菌水流动冲洗20min,吸干水分,切成0.6~0.8cm的段;
(2)拟原球茎诱导:将步骤(1)所得外植体接种到第一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组成为:WPM基本培养基、6-BA0.5mg/L、NAA1.0mg/L、葡萄汁5g/L、鱼油5g/L,培养30~40天,得到原球茎;
(3)增殖培养:将步骤(2)所得原球茎切分后,接种于第二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组成为:DKW基本培养基、TDZ3.0mg/L、活性炭1.0g/L、卵磷脂3g/L,培养50~60天,得到增殖后的原球茎;
(4)生根培养:将步骤(3)增殖后的原球茎转入第三培养基,所述第三培养基组成为:B5基本培养基、NAA2.5mg/L、琼脂8g/L、6-BA2mg/L,培养15~20天后,再次转入第三培养基,培养25~35天,得到生根苗;
(5)炼苗移栽:将步骤(4)获得的生根苗移栽到栽培基质中,驯化2周,炼苗缓苗后正常培养。
本发明以原球茎诱导难度较高的大花蕙兰花瓣作为外植体,消毒时以磷酸盐缓冲液浸泡处理,提高诱导率,并以特定含葡萄汁及鱼油的WPM培养基进行拟原球茎诱导,成功以75%以上的诱导率诱导得到原球茎,进而在特定含卵磷脂的DKW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实现了增殖倍数8~10倍,接着在特定B5培养基中二次生根培养,经炼苗移栽,最终经过6个月左右快速繁殖获得种植苗,且种植苗生长健壮、色泽翠绿。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1)磷酸盐缓冲液配制方法为:取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50ml,加0.2mol/L氢氧化钠溶液118ml,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得。采用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配制的缓冲液,能对外植体进行有效刺激,激活生长点细胞,进一步提高原球茎诱导率。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2)的培养环境为:培养温度23℃,每日光照9h,光照强度1500lx,有助于提高诱导速度,缩短诱导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云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宜宾云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98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