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质活塞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10446.3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45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薛亚辉;张亮亮;刘亚辉;汤健;王鹏菲;张传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内凯思汽车新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60;C22C38/04;C22C38/16;C22C38/12;C22C38/14;C22C38/06;F02F3/00;B23P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45475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质活塞,其组分和重量百分比为:C:0.3~0.45wt%、Si:0.5~1.0wt%、P:0~0.025wt%、S:0.02~0.1wt%、Mn:1.2~2.0wt%、Cu:0.1~1.0wt%、N:0.01~0.05wt%、V:0.08~0.2wt%、Ti:0.01~0.03wt%、Al:0.01~0.03wt%,其他余量为Fe;硬度250~310HBW;基体组织由细片状珠光体+铁素体+不大于10%的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网状铁素体晶粒度大于4级。通过对各种成分的配比调整,提高钢质活塞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并提高钢质活塞的塑性,通过Mn含量控制减小珠光体之间的片间距,并通过Mn和S结合改善钢质活塞的切削性能,降低加工成本。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钢质活塞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钢质活塞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发动机升功率及爆发压力的不断提高,对发动机及其零配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活塞作为发动机的A级关键零部件,其作用是用来承受燃气压力,并通过活塞销让连杆驱使曲轴旋转。
活塞顶部是燃烧室的组成部分,在工作时承受交变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并长期处于高温、高压、高速、润滑不良的条件下,直接与高温气体接触,瞬时温度可达2500K以上,受热严重,而散热条件又很差,导致活塞工作时温度很高,其顶部高达600~700K,且温度分布很不均匀。
活塞顶部承受气体压力很大,特别是作功行程压力最大,柴油机高达 6~9MPa,这就使得活塞产生冲击,并承受侧压力的作用。
活塞在气缸内以很高的速度(8~12m/s)往复运动,且速度在不断地变化,这就产生了很大的惯性力,使活塞受到很大的附加载荷,活塞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工作,会产生变形并加速磨损,还会产生附加载荷和热应力,同时受到燃气的化学腐蚀作用。
因此,如何使活塞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较好的韧性、良好的导热性及抗腐蚀性、及抗热疲劳性,环槽及裙部磨损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减磨性能,且活塞的成分组成及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从而明显减少活塞因高温而磨损、腐蚀、热疲劳等失效更换频次,进一步提高活塞、气缸套、活塞环乃至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是各大主机厂及其配件生产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质活塞,以提高钢质活塞的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钢质活塞的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质活塞,其组分和重量百分比为:C:0.3~0.45wt%、Si:0.5~1.0wt%、 P:0~0.025wt%、S:0.02~0.1wt%、Mn:1.2~2.0wt%、Cu:0.1~1.0wt%、N: 0.01~0.05wt%、V:0.08~0.2wt%、Ti:0.01~0.03wt%、Al:0.01~0.03wt%,其他余量为Fe;
硬度250~310HBW;基体组织由珠光体+铁素体+不大于10%的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网状铁素体晶粒度大于4级。
优选地,在上述钢质活塞中,所述C的百分比为0.34~0.41wt%,所述Si的百分比为0.5~0.7wt%,所述S的百分比为0.02~0.5wt%,所述Mn的百分比为 1.2~1.7wt%,所述Cu的百分比为0.4~0.6wt%,所述N的百分比为0.01~0.02wt%,所述V的百分比为0.1~0.2wt%,所述Ti的百分比为0.01~0.018wt%。
一种钢质活塞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将碳源、硅源、磷源、硫源、锰源、铜源、氮源、钒源、钛源和铁源进行配料后,经熔炼、脱氧和热轧,得到合金棒材;
2)将所述合金棒材分割为预定规格的坯料,将所述坯料加热至第一加热温度,并保温第一保温时间,获得热处理后的坯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内凯思汽车新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中内凯思汽车新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04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无人车辆底盘和无人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