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热解气化系统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10531.X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8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汉平;毛俏婷;谢迎谱;王贤华;杨海平;胡俊豪;曾阔;邵敬爱;杨晴;陈应泉;张世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J3/60 | 分类号: | C10J3/60;C10J3/72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张彩锦;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解气 系统 应用 | ||
1.一种生物质热解气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装置(2)、热解室(10)和气化室(14),其中:
所述进料装置(2)与热解室(10)相连,用于将生物质原料送入热解室(10)中进行热解;
所述热解室(10)的顶部连接有热解气输送管道(4),用于将热解产生的热解气送出,其底部开设有与气化室(14)导通的热解焦出口(11),用于将热解产生的热解焦送入气化室(14)内,以在气化介质的作用下进行气化反应;
所述气化室(14)套装在热解室(10)的外部以形成套筒结构,该气化室(14)的顶部连接有气化气输送管道(3),用于将气化反应产生的气化气送出,该气化气输送管道(3)同时套装在进料装置(2)的外部,以使得气化气在送出过程中对进料装置(2)中的生物质原料进行烘焙预热,烘焙预热产生的烘焙气则送入气化室(14)中作为气化介质,该气化室(14)的底部开设有气化灰渣出口,用于将气化产生的气化灰渣送入灰渣收集器(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热解气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室(14)内设置有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位于热解室(10)的热解焦出口(11)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质热解气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中心转轴(13)和环绕中心转轴(13)设置且上下布置的多层缓冲结构,每层缓冲结构包括与中心转轴(13)相连且呈放射布置的的多根支管(16)以及布置在多根支管(16)下方的环形挡板(12),所述中心转轴(13)与支管(16)内部设有连通的气路,并且该气路与外部的气化介质管路相连,此外,中心转轴(13)与支管(16)上均开有若干出气孔(15),且出气孔(15)从上至下内径依次减小、数量依次减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质热解气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挡板和支管倾斜设置,环形挡板的倾角优选为30°~45°,支管的倾角优选为10°~80°。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生物质热解气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2)优选为螺旋进料装置,且螺旋间距呈前密后疏分布。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生物质热解气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室(10)的顶部还设有热渣入口(7),用于将外部流化床锅炉产生的热渣送入热解室(10)中与生物质原料混合补充热解所需热量,所述热解室(10)内设置有燃烧器(9),用于燃烧回流的气化气补充热解所需热量。
7.一种生物质热解气化系统与锅炉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其采用燃煤锅炉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生物质热解气化系统耦合而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质热解气化系统与锅炉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生物质热解气化系统的气化气输送管道(3)和热解气输送管道(4)送出的气化气和热解气在气固分离器(18)中混合形成均匀的生物燃气,在增压风机(19)的引导下生物燃气从流化床锅炉上部送入进行燃烧利用,而流化床锅炉中产生的高温灰渣则从热解室(10)顶部的热渣入口(7)送入热解室(10)中,与生物原料混合补充热解所需热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质热解气化系统与锅炉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生物质热解气化系统的热解气输送管道(4)送出的热解气经增压风机(19)送入燃煤锅炉上部,起到促进燃煤锅炉再燃、降低燃煤锅炉NOx排放的作用;由生物质热解气化系统的气化气输送管道(3)送出的气化气经气固分离器(18)单独送入燃煤锅炉下部,促进燃煤燃烧,且气固分离器(18)将部分气化气回流至热解室中以补充热量。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质热解气化系统与锅炉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当热解气化系统在微正压条件下运行时,生物质气化气输送管道(3)送出的气化气和热解气输送管道(4)送出的热解气经换热器(5)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气化气送入锅炉下部促进煤粉燃烧,换热后的热解气送入锅炉上部促进燃煤锅炉再燃,降低NO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053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