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件的自动化检测检具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10694.8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3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徐玉荣;杨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空调配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7/00 | 分类号: | G01B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地址: | 20120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线柱 接触检测传感器 检具底板 绝缘底座 模块端口 检测 检测器 闭合 检测槽 检具 接线 种管 判定 通电 自动化 底板 生产效率 控制器 蜂鸣器 检测管 可启闭 配电箱 导通 管件 显示屏 干涉 | ||
一种管件的自动化检测检具,包括检具底板、第一接线柱、绝缘底座、环形检测机构、闭合检测器和第二接线柱;检具底板上接有第一接线柱,检具底板上固定有绝缘底座,绝缘底座上连接有环形检测机构,环形检测机构上设有可启闭的检测槽,环形检测机构上安装闭合检测器和第二接线柱;还包括:配电箱、显示屏、蜂鸣器、控制器。环形检测机构检测管件是否与检测槽发生干涉,环形检测机构通过一接线柱与一接触检测传感器模块端口接线通电,检测底板通过另一接线柱与另一接触检测传感器模块端口接线通电,最终根据两个接触检测传感器模块端口是否形成导通环路来判定管件状态,可快速、准确地判定零件是否符合检测标准,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理测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管件的自动化检测检具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配件中的空调管路是连接起整个制冷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精益生产以及打造舒适驾乘空间的原则,现在的汽车设计中,发动机前舱的空间布局越来越紧凑。为了迎合这个趋势,以及为了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空调管路的走向以及空间位置的精确性要求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图1所示的传统检具,检测块上的检测槽1'只有三边,需要操作人员对每个检测块进行通针的检测,检查零件是否与检测块存在干涉现象,具体操作为:零件放入检具后,操作工用通针分别对左面、右面、底面进行通针检查,并用顶面检测板判定零件是否高出检测槽。这样操作效率低下且存在判断的困难,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在检具检验上,且存在流出不良品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管件的自动化检测检具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管件的自动化检测检具,包括检具底板、第一接线柱、绝缘底座、环形检测机构、闭合检测器、第二接线柱和配电箱;所述检具底板上接有第一接线柱,检具底板上固定连接有绝缘底座,所述绝缘底座上固定连接有环形检测机构;所述环形检测机构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所述第二检测块固定连接于绝缘底座上,所述第一检测块的下沿与第二检测块的上沿相接触配合,所述第一检测块下沿的一端与第二检测块上沿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检测块的下沿上设有半圆形的第一检测槽,所述第二检测块的上沿上设有与第一检测槽相对应的半圆形的第二检测槽,所述第二检测块上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闭合检测器,所述第二检测块上接有第二接线柱;所述配线箱内设有第一接触检测传感器模块端口和第二接触检测传感器模块端口,所述第一接触检测传感器模块端口与第一接线柱电连接,所述第二接触检测传感器模块端口与第二接线柱电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配电箱连接;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配电箱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配电箱、显示屏、蜂鸣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块上设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闭合检测器为光电传感器。
更进一步地,所述光电传感器的检测端竖直向上设置,光电传感器的检测端所在高度小于等于第二检测块的上沿所在高度,光电传感器检测其在竖直方向上到第一检测块下沿的另一端的距离。
一种管件的自动化检测的检测方法,采用上述的管件的自动化检测检具;所述检测方法包括: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分别与一配电箱的两个端口接线并通电,打开环形检测机构的第一检测块,将管件放入第二检测块上沿的第二检测槽内,管件端部的金属接口与检具底板相接触,使第一检测块与第二检测块闭合,若配电箱的两个端口形成导通环路,则管件与环形检测机构干涉,判定管件不合格,若配电箱的两个端口未形成导通环路,则管件与环形检测机构未干涉,判定管件合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空调配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空调配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06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