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水裸露基岩密排桩支护施工承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12447.1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9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李臣;张洪亮;周杰;谢全鸿;袁林林;邵刚;郭林飞;刘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9/04;E02D27/14;E02D31/02;E01D19/02;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海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57 | 代理人: | 庞启成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水 裸露 基岩 密排桩 支护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深水裸露基岩密排桩支护施工承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一、土围堰填筑:由岸至基坑设计位置进行填筑施工,形成土围堰,土围堰覆盖在基坑设计位置上,并且边缘超出基坑边缘形成施工平台;
二、咬合桩施工:在步骤一形成的土围堰上,沿基坑设计位置的边缘进行冲孔和浇筑施工,形成圈状的咬合桩;
三、承台桩基施工:在承台桩基设计位置进行冲孔和浇筑施工,得到承台桩基;
四、开挖:对步骤二中咬合桩合围的区域进行开挖施工,在所述咬合桩内侧还设置有围檩,当开挖至围檩设计位置时,先进行围檩的安装,在围檩对咬合桩形成支撑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开挖施工;
五:承台浇筑:在步骤四基坑开挖至基底设计深度后,在承台设计位置进行承台浇筑施工;
所述步骤一土围堰填筑中,依次包括下述步骤:
现场勘察、材料准备、测量放样、填筑砂砾石形成围堰主体、围堰主体四周铺设防水层、迎水侧铺设袋装填充层、筑土压实,在压实过程中,围堰主体发生一定变形,部分朝袋装填充层上的间隙凸出,将防水层的部分压入袋装填充层上的间隙内,避免因水流冲速而使防水层出现移位;也降低各个袋体的移位风险;
所述的深水裸露基岩密排桩支护施工承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六:填充:在步骤五得到的承台与咬合桩之间的间隙内填砂直至距离承台顶部0.5m,然后在砂上方的承台与基坑侧壁之间的间隙内浇筑混凝土直至承台顶部;
所述的深水裸露基岩密排桩支护施工承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七和步骤八,
步骤七:桥墩施工:在步骤五的承台上进行桥墩施工,承台未完全硬化,将桥墩浇筑至高于基坑上缘;
步骤八:回填:先拆除围檩,然后对基坑进行回填,待基坑回填完成后,再进行桥墩剩余部分的施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土围堰填筑时采用自上游至下游、由岸至河内的方向进行填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桩包括A类桩和B类桩,所述A类桩和B类桩之间为逐根间隔布置,并且相邻的所述A类桩与B类桩之间存在有部分相重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包括A类桩施工和B类桩施工,先进行B类桩的施工,待相邻两根B类桩施工完成后,再进行A类桩的施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待相邻两根B类桩硬度达到50%以上之后,再进行A类桩的冲孔施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单根A类桩包括下述步骤:
冲孔:待相邻两根B类桩硬度达到50%以上之后,在该相邻两根B类桩之间冲孔;
清孔:当冲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利用压入泥浆对孔底沉淀物进行冲刷,使沉淀物浮起带出孔外;
安装钢筋笼:将钢筋笼吊装至孔内;
混凝土浇筑:待钢筋笼安装到位后,通过导管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在整个混凝土灌注时间内,导管口埋入先前灌注的混凝土内至少2m,最大不超过6m,混凝土灌注开始后,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A类桩和B类桩施工完成后,还布置有冠梁施工:先在冠梁设计位置开挖冠梁基槽,对A类桩和B类桩的桩头松散软弱部分进行凿除,使桩头部分的钢筋露出后,按设计尺寸绑扎冠梁钢筋骨架,并将冠梁钢筋骨架与桩头露出钢筋焊接,安装冠梁浇筑模板后浇筑冠梁混凝土并养护。
8.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五中,在基坑开挖到位后,先清除基坑浮泥,排除积水,然后再凿毛步骤三得到的承台桩基,清除混凝土碎屑后,再浇筑混凝土封底层,待混凝土封底层达到一定强度后,然后再进行承台浇筑,所述混凝土封底层的顶面低于承台基桩的桩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244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