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潜流式农田排水沟生态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12571.8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45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钱进;何涛;王沛芳;王超;李昆;陆卞和;田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9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潜流 农田 排水沟 生态 净化器 | ||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潜流式农田排水沟生态净化器,其结构包括沉淀区、吸附截留区、生态净化区,其中吸附截留区的一侧连接沉淀区,吸附截留区的另一侧连接生态净化区,吸附截留区和生态净化区之间设有卡槽,卡槽内安装有水闸。优点:1)不影响灌区排水沟的退水效率;2)净化效果好;3)维护简单,管理方便;4)无额外占地面积,基建工程少,投资费用低5)制作简单,造价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置于农田排水沟的潜流式农田退水生态净化器,属于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大量、不合理的施用化肥造成农田生态系统内部结构的破坏,氮、磷等污染物流失带来地表水和地下水水体的污染,已成为我国水质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农田排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是引起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有效控制农田面源污染中氮、磷浓度是降低农田面源污染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关键措施。
目前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主要有人工湿地技术、滨岸缓冲带控制技术、生态渠道净化技术等。人工湿地技术和滨岸缓冲带控制技术因其占地面积大,难以适应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在推广和应用方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尤其在经济发达、人地矛盾突出的地区这种限制更为严重。生态渠道净化技术是一种对农田排水沟渠中污染物质进行原位生态拦截的生态工程技术,虽然可以较好地协调人地矛盾,但是与人工湿地技术、滨岸缓冲带控制技术同样存在基建工程多,现场施工复杂,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总之,现有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情况并不理想。
现有技术领域中,具备基建工程需求较少、现场安装方便、可直接用于沟渠中对农田排水进行净化等优点的成型装置系统尚不多见,如专利公开号为CN 107176698 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去除农田退水农药的活性炭与微生物藕合装置,通过在农田排水沟渠内固定透水安装槽并安装嵌入式过滤墙,在农田水体逐层流过嵌入式过滤墙时,水体中农药被活性炭—降解菌藕合载体吸附降解,从而降低农田退水中农药浓度;专利公开号为CN103833184 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置于田埂的水稻田退水水质净化装置,通过在水稻田排水端田埂内固定水质净化装置,在排水过程中控制农田退水中氮、磷浓度以降低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专利公开号为CN 103288312 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农田排水沟便携式复合人工湿地箱,通过在农田排水沟依次放置多个便携式复合人工湿地净化箱,农田排水由净化箱入水口进入,依次经过生物净化球区下部、活性炭吸附区、生物净化球区上部、微型人工湿地区得到净化处理,以降低其对受纳水体水生生物的危害。
然而,上述技术方案对农田排水沟中的水位都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实际情况中,非退水期的农田排水沟水位非常低,远远达不到上述技术方案对于水位的要求。因为在降雨或者农田灌溉期农田排水沟快速退水之后,或者无降雨、农田非灌溉时期,排水沟都有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缺水甚至干涸状态,现有技术设备或装置的净化能力一般往往得不到充分发挥,在技术推广实施后,不仅农业面源污染得不到较好地改善,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潜流式农田排水沟生态净化器,解决现实情况中非退水期农田排水沟水位很低,增加净化难度,以及各类净化技术对农田排水沟水位的要求影响净化效率、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通过在农田排水沟沟底设置潜流式农田排水沟生态净化器,在排水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农田退水中氮磷、有机物的含量,以降低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25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