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冰箱除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13730.6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3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黄政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合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58;B01D53/54;B01D53/52;A01N63/02;A01N63/04;A01P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重 |
地址: | 518172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冰箱除味剂 制备方法和应用 异味 病原微生物 沙门氏菌 乳酸菌 冰箱 酵母菌 硫化氢 氨气 生物化学反应 大肠杆菌 质量百分数 光合细菌 混合发酵 李斯特菌 抑制细菌 营养物质 余量辅料 二甲胺 放线菌 海盐 黑糖 菌株 曲霉 去除 代谢 腐烂 体内 分解 能源 吸收 转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冰箱除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冰箱除味剂是按以下质量百分数的各组分混合发酵后所得:光合细菌40~50%,放线菌5~15%,曲霉1~5%,酵母菌10~20%,乳酸菌15~25%,黑糖1~5%,海盐0.1~1.0%,余量辅料。本发明所提供的冰箱除味剂通过各菌株之间的协同作用,将异味成分吸收入微生物体内作为能源和营养物质进行代谢分解,经生物化学反应最终转化为无害无味的化合物。该冰箱除味剂不仅能去除冰箱内食品腐烂发出的异味,如硫化氢、氨气、二甲胺等,同时能有效杀灭冰箱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志贺菌、李斯特菌、耶尔森菌、大肠杆菌等,抑制细菌滋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菌剂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冰箱除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冰箱已经成为家庭的必需品。然而,冰箱冷藏室容易产生异味气体,部分气体对人体健康有害。异味气体的成分复杂,主要成分是硫化氢、氨气和二甲胺等,主要是由于细菌对其中存放的食物进行分解而产生的。当冰箱存放食物使用一段时间后,细菌对食物的分解达到一定程度,于是臭气等异味气体便随之产生,并通过其对食物形成新的污染而使冰箱的保质作用大大降低。这是因为冰箱内的低温环境只能减缓某些细菌的生长,并不能起到彻底的杀菌作用,因此使用冰箱除味剂是消除冰箱异味最可行的方法。
现有的冰箱除味剂根据消除异味的原理,分为吸收型、分解型和遮盖型三种。其中吸收型最为常用,包括以活性炭为吸附剂制成的除臭剂、沸石结合稀土与硼砂制成的除臭剂等;分解型是通过产品中释放能与异味气体反应的物质,如二氧化氯等来分解异味实现除臭的;遮盖型除味剂的原理是以味压味,如喷洒清香型香氛。多年的应用表明,这些产品的使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冰箱得到了清洁,但由于不能杀灭冰箱内的细菌而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异味。近年来通过在除味剂或除臭剂表面喷洒有机类抗菌剂,研制出了有一定抗菌作用的新型产品,但这种产品在使用时,因有机类抗菌剂的挥发对冰箱中的食物产生有害作用而无安全保障,且寿命短,抗菌持效性差,且产品的基质材料大多为人工合成,存在价格昂贵等不利于广泛推广的因素。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既无污染且持效抗菌,同时又具有快速除味功能的新型冰箱除味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冰箱除味剂,该冰箱除味剂能有效地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并且能够抑制冰箱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进而起到杀菌作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冰箱除味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冰箱除味剂在去除食物腐败异味或抑制细菌滋生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冰箱除味剂,是按以下质量百分数的各组分混合发酵后所得:光合细菌40~50%,放线菌5~15%,曲霉1~5%,酵母菌10~20%,乳酸菌15~25%,黑糖1~5%,海盐0.1~1.0%,余量辅料。
优选地,所述冰箱除味剂是按以下质量百分数的各组分混合发酵后所得:光合细菌42~48%,放线菌7~12%,曲霉2~4%,酵母菌13~17%,乳酸菌16~22%,黑糖1~5%,海盐0.1~1.0%,余量辅料。
更优选地,所述冰箱除味剂是按以下质量百分数的各组分混合发酵后所得:光合细菌45%,放线菌10%,曲霉3%,酵母菌15%,乳酸菌20%,黑糖5%,海盐0.5%,余量辅料。其中,辅料为水、维生素、氨基酸等。
本发明分析了冰箱中异味气体的成分,经过多次试验,成功地将部分菌种进行培育、驯化,筛选出高效降解臭气、抑制病原细菌生长的菌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合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合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37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厕所用微生物除臭剂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胶渣废气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