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力旋流式污水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17828.9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7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杨胜发;胡江;付旭辉;宋媛媛;张鹏;曹长来;唐定丹;王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交大国科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玉盛 |
地址: | 40224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流池 水箱 进水口 污水处理装置 絮凝剂添加管 絮凝剂添加口 水力旋流 抽水管 排出 沉积物 进水口连接 处理效率 切向设置 抽水泵 出水口 进水管 输入端 污水源 絮凝剂 溢流口 底孔 侧壁 导通 外端 污水处理 污水 | ||
1.一种水力旋流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旋流池(2),旋流池上部沿切向设置有旋流池进水口,旋流池进水口上方的侧壁上设有溢流口以供处理后的污水排出;旋流池底部设有底孔以供沉积物排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旋流池上方的水箱(3),水箱的进水口连接有抽水管(4)和污水源相连,且在抽水管上设有抽水泵;水箱底部的出水口与旋流池进水口通过进水管(5)导通相连,并且在水箱上还设有絮凝剂添加口,在絮凝剂添加口上连接有絮凝剂添加管(6),絮凝剂添加管的外端形成絮凝剂输入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旋流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源包括与抽水管相连的污水池(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旋流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旋流池(2)上的进水口为两个且对应的设置于旋流池同一水平直径方向的两侧;旋流池(2)的两个进水口各自通过进水管与水箱(3)底部的出水口导通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旋流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絮凝剂添加管(6)伸入到水箱(3)内的一端端面的法线与水箱的内侧壁呈相切设置;抽水管(4)伸入水箱(3)的一端端面的法线与水箱的内侧壁呈相切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旋流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7),底板呈水平的圆环形板状结构且套设连接于旋流池外周壁上,底板的内侧与旋流池的外周壁连接固定,底板的外侧向上弯折延伸形成外侧板(8),且外侧板(8)、底板(7)和旋流池外周壁共同形成整体呈环形结构的集液槽;且在所述集液槽内设有竖向的隔板(10),隔板呈竖向设置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一圈封闭的圆环,隔板的下端与底板上表面连接固定以将集液槽分隔呈内侧的一圈环形的溢流槽(11)和外侧的一圈环形的过滤槽(12),且在过滤槽内设有过滤结构;旋流池上设有一级溢流口并与所述溢流槽上端连通;在隔板上端设有二级溢流口以将溢流槽和过滤槽连通,在外侧板上还设有污水出水口并连接有污水输出管(9)以将过滤后的污水输出;且一级溢流口、二级溢流口和污水出水口的竖向高度呈依次降低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力旋流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包括设置在过滤槽内的鹅卵石(1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旋流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旋流池底孔上连接有沉积物输送管(14),沉积物输送管的另一端与污水池导通相连;且在沉积物输送管上设有单向阀和电子流量计。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力旋流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污水池内设有搅拌泵(1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旋流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水箱(3)的内侧底面为下凹锥形面,在下凹锥形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水箱出水口。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旋流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中心;在抽水管上设有第一电磁单向阀(16),在进水管上设有第二电磁单向阀(17),在絮凝剂添加管上设有第三电磁单向阀(18);所述第一电磁单向阀的电控端、第二电磁单向阀的电控端和第三电磁单向阀的电控端均与控制中心相连;
所述抽水泵为污水计量泵(19);在抽水管上还设有泥沙含量检测仪(20),在絮凝剂添加管上设有絮凝剂计量泵(21);并且泥沙含量检测仪、污水计量泵和试剂计量泵均与控制中心相连;控制中心中预设控制程序用于根据抽水管中泥沙含量以及抽水管中水流量对絮凝剂添加管中絮凝剂添加浓度进行自动控制,控制程序根据以下公式确认三者之间对应关系,
其中设定添加的絮凝剂的浓度为n,
式中:s为泥沙含量检测仪测得的抽水管内污水的泥沙含量,单位g/L;
Q为污水计量泵测得的抽水管内污水的流量,单位为L/s;
n絮凝剂浓度,单位为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交大国科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交大国科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782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