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CTC3.0实现车站作业岗位联动的方法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18121.X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6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吴翔;王如跃;席兴彪;张瑞雪;黄全会;刘进东;陈梵;吴永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7/00 | 分类号: | B61L27/00;G06Q10/0631;H04L67/01;H04L67/141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应小波 |
地址: | 200070 上海市静安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ctc3 实现 车站 作业 岗位 联动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CTC3.0实现车站作业岗位联动的方法与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接收车站接发列车阶段计划信息;(2)识别列车当前作业步骤,并结合列车到发线、列车客货属性和列车在本站作业类型进行判断需要通知的岗位终端,同时向该岗位终端发送列车作业通知消息;(3)各岗位终端装置收到列车作业通知消息后进行语音报警,提示岗位作业人员有新的作业;(4)各岗位作业人员得知列车作业和作业完毕后,对作业状态进行确认反馈;(5)车站作业岗位联动系统提供用于显示列车作业步骤和各岗位作业状态的监控界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大大减轻了值班员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保证运输生产安全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车站作业岗位联动的方法与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CTC3.0(铁路调度集中系统3.0)实现车站作业岗位联动的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全路大部分车站所辖各行车岗位之间的联系方式主要依靠电话、对讲机进行办理,车站值班员、内勤助理值班员由于工作需要,在接车和发车前要与列车调度员联系机车及接发车事宜、确认接发车条件、通知车号员送货票、通知外勤助理值班员接发车等,如果是在本站有乘降作业的旅客列车,值班员还要通知广播室进行检票广播等,他们之间要频繁的通过电话沟通来通知相关作业状态,并且在各个岗位进行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流程操作。当作业出现交织时,通话异常频繁,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较低,晚通知、甚至漏通知作业人员出场作业现象时有发生,现有的作业方式难以保证运输生产的安全。
另外,目前使用电话、对讲机进行联系的方式不能精确记录通知作业时间和完整记录每列车的各项作业时间。因此,在列车晚点需要人工分析原因时,由于采集不到精确的基础数据,造成分析工作不准确。
为此业内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开发了一些相关的车站接发车作业通知系统,实现了车站接发车作业信息化,但由于这些系统没有与CTC系统进行信息共享,接发列车计划需要值班员手工录入,列车作业步骤之间的流转也需要值班员人工流转,并没有有效降低值班员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利用CTC3.0实现车站作业岗位联动的方法与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利用CTC3.0实现车站作业岗位联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接收车站接发列车阶段计划信息;
(2)车站作业岗位联动逻辑处理服务器根据CTC3.0动态变量服务器发送的列车实时动态变量信息,识别列车当前作业步骤,并结合列车到发线、列车客货属性和列车在本站作业类型进行判断需要通知的岗位终端,同时向该岗位终端发送列车作业通知消息;
(3)各岗位终端装置收到列车作业通知消息后进行语音报警,提示岗位作业人员有新的作业;
(4)各岗位作业人员得知列车作业和作业完毕后,对作业状态进行确认反馈;
(5)车站作业岗位联动系统提供用于显示列车作业步骤和各岗位作业状态的监控界面。
优选地,所述的车站作业岗位联动逻辑处理服务器通过处理CTC3.0动态变量服务器发送的列车实时动态变量消息识别列车当前作业步骤。
优选地,所述的列车作业步骤包括:列车邻站预告发车、列车邻站开来、本站接车进路已办理、列车本站接近、列车本站到达、列车本站终到、列车本站始发、列车本站发车进路已办理、列车本站出发。
优选地,所述的通过处理CTC3.0动态变量服务器发送的列车实时动态变量消息识别列车当前作业步骤具体过程如下:
1)通过CTC3.0系统编制本站接发列车阶段计划,转步骤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未经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81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