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焚烧灰渣提取有价金属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18726.9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2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深根;袁静舒;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00;C22B15/14;C22B19/20;C22B19/30;C22B19/32;C22B21/00;C22B3/38;C25C1/12;C25C1/16;C22B3/30;B03C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焚烧 提取 金属 方法 | ||
1.一种垃圾焚烧灰渣提取有价金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物理分选-湿法冶金提取并分离垃圾焚烧灰渣中有价金属,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垃圾焚烧灰渣进行磁力分选,得到铁磁性金属和非铁灰渣;
(2)将步骤(1)中的所述非铁灰渣进行涡电流分选,得到废杂铜和废杂铝,涡电流分选后的尾渣为垃圾焚烧灰尾渣;
(3)将步骤(2)中的所述垃圾焚烧灰尾渣进行酸解和压滤,得到酸解液和滤渣;
(4)将步骤(3)中的所述酸解液在常温下采用N902萃取铜离子,萃取后油相和水相分离,得到油相铜富集液和铜萃余液;将所述油相铜富集液采用硫酸反萃并分离得到水相硫酸铜富集液和油相;将油相循环利用,用于萃取铜离子;
(5)将步骤(4)中的所述水相硫酸铜富集液进行电积提铜,得到阴极铜,并将电积尾液循环利用,用于步骤(3)中的酸解;
(6)将步骤(4)中的N902萃取后的所述铜萃余液采用氨水中和除铁,沉淀分离获得Fe(OH)3;将氨水中和除铁后液体在常温下采用P204萃取锌离子,萃取后油相和水相分离得到油相锌富集液和锌萃余液;将所述油相锌富集液采用硫酸反萃并分离得到水相硫酸锌富集液和油相,将P204油相循环利用,用于萃取锌离子;
(7)将步骤(6)中的所述水相硫酸锌富集液进行电积提锌,得到阴极锌,并将电积尾液循环利用,用于步骤(3)中的酸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焚烧灰渣提取有价金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相对磁导率>5的为铁磁性金属,相对磁导率≤5的为非铁灰渣,所述非铁灰渣中包括铜、铝和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焚烧灰渣提取有价金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电导率≥45×106s·m-1的为废杂铜,45×103s·m-1≤电导率<45×106s·m-1的为废杂铝,电导率<45×103s·m-1的为涡电流分选剩余的垃圾焚烧灰尾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焚烧灰渣提取有价金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将所述垃圾焚烧灰尾渣采用硫酸溶解,将酸溶物在0.2~1.0MPa下进行压滤;其中酸解条件为:硫酸浓度1~5mol/L,液固质量比4:1~10:1,酸解温度20~80℃,酸解时间2~4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焚烧灰渣提取有价金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采用N902萃取铜离子的条件为:油相包括10~20vol%的N902和80~90vol%的磺化煤油,油相与水相体积比为0.5~2,萃取时间为5~30min;
将所述油相铜富集液采用硫酸反萃的条件为:采用浓度2~5mol/L的硫酸,反萃时间为5~3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焚烧灰渣提取有价金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电积提铜的条件为:槽电压1.2~3.0V,电流密度50~300A/m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焚烧灰渣提取有价金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采用氨水中和除铁具体为:采用氨水调整铜萃余液pH值为5.0~8.5,铁离子形成沉淀Fe(OH)3;
采用P204萃取锌离子的条件为:萃取油相包括20~40vol%的P204和60~80vol%的磺化煤油,油相与水相比为0.5~2.5,萃取时间为5~30min;
将所述油相锌富集液采用硫酸反萃的条件为:采用浓度2~5mol/L硫酸,反萃时间为5~3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焚烧灰渣提取有价金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电积提锌条件为:槽电压2.5~4.5V,电流密度300~700A/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872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