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寒沼泽湿地退化草地的恢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19196.X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12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彦龙;施建军;李世雄;马玉寿;董全民;盛丽;王晓丽;刘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0/00 | 分类号: | A01G20/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史晶晶 |
地址: | 810000 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寒 沼泽 湿地 退化 草地 恢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寒沼泽湿地退化草地的恢复方法。高寒沼泽湿地退化草地的恢复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高寒沼泽湿地退化草地上,混合播种发草种子和青海草地早熟禾种子,之后进行田间管理;其中,所述发草种子和所述青海草地早熟禾种子的重量比为1~3:1~3,优选1~2:1~2。本发明采用发草和青海草地早熟禾混播种植后对于恢复治理退化的高寒沼泽湿地效果非常显著,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同时这两种作物的种子容易收集,适合大规模种植,并且可用于放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寒沼泽湿地退化草地的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级”,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气候条件,草地生态系统以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沼泽湿地为主。近年来,受人类社会和生产经营活动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使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草地(包括植物和土壤)质量衰退,生产力、经济潜力及服务功能降低,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及其复杂性程度降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稳定性逐渐丧失,草地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目前,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退化草地的治理恢复技术已相当成熟,可用的草种也较多,主要有垂穗披碱草、青海中华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等,而且这些草种都可产业化生产,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地方标准和研究成果。相比之下,退化高寒沼泽湿地的恢复研究薄弱,而且可用草种也非常稀少,这已成为退化高寒沼泽湿地植被恢复的瓶颈问题。
在目前的生产实践中,针对高寒沼泽湿地退化后植被恢复的草种极少,部分适合高寒沼泽湿地生长的植物由于植株矮小,种子不易机械化收集,或种子发芽率低等原因,在推广应用中受到限制,不适合进一步产业化生产种子,也不适宜高寒沼泽湿地的规模化恢复。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寒沼泽湿地退化草地的恢复方法,该方法采用发草和青海草地早熟禾混播种植后对于恢复治理退化的高寒沼泽湿地效果非常显著,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同时这两种作物的种子容易收集,适合大规模种植,并且可用于放牧。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高寒沼泽湿地退化草地的恢复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高寒沼泽湿地退化草地上,混合播种发草种子和青海草地早熟禾种子,之后进行田间管理;其中,所述发草种子和所述青海草地早熟禾种子的重量比为1~3:1~3,优选1~2:1~2。
发草和青海草地早熟禾均为禾本科多年生优良牧草,且二者生长环境对土壤水分含量要求均较高,尤其发草野生栽培驯化时原原种就是在果洛州玛沁县海拔3750米的沼泽湿地上采集的,青海草地早熟禾野生栽培驯化时原种也是在果洛州达日县海拔4100米的高寒草甸上采集的,两种牧草刚好都非常适应高寒沼泽湿地及其周边生长。
从植物学特性看,发草是密丛型牧草,青海草地早熟禾是根茎型牧草,二者正好互补,可快速形成草皮,植物群落稳定,耐牧耐践踏,持久性强,草质柔软、产量较高、饲草品质好,利用年限长。同时,青海草地早熟禾具有发达的分蘖再生和根茎繁殖能力,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更容易形成致密的草皮层,蓄水和保水能力较强,对于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以及遏制草地退化都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本发明一方面利用发草青、海草地早熟禾两种牧草“种子大小相似、可同时播种、生育期相近、便于栽培管理”的特点,另一方面利用两种牧草互补协同的作用在退化草地上快速形成致密的草皮层,并且建植后不易退化。通常,种植第二年,两种牧草高度均可达到60cm以上,作物群落的盖度达到82%以上,甚至部分地区可达到97%以上,而且可机械化生产牧草种子,发展潜力巨大。
本发明并非简单对两种牧草混合播种,而是要求二者以科学的比例1~3:1~3混合播种,具体播种方式是多样的,例如常见的条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大学,未经青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91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