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尼通道宽度可调式磁流变隔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19217.8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5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邓召学;蔡强;隗寒冰;刘天琴;杨青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 |
代理公司: | 重庆谢成律师事务所 50224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224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 通道 宽度 调式 流变 隔振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尼通道可调式磁流变隔振器,包括磁流变液、用于容纳磁流变液且顶端开口的壳体、封堵于壳体顶端开口处的橡胶主簧、一端与橡胶主簧固定连接的连接杆,设置在壳体内侧底部的橡胶底膜、设置在壳体内并将壳体的内腔分隔成上腔与下腔的磁芯组件,所述磁芯组件包括励磁线圈、固定设置在壳体内壁的外磁芯、可相对于外磁芯上下移动的内磁芯、用于控制所述内磁芯上下移动的控制装置,所述内磁芯与外磁芯之间配合形成用于将上腔与下腔连通的锥形的阻尼通道,通过控制内磁芯垂向位置可改变阻尼通道的宽度。本发明装置能通过调节阻尼通道的宽度来直接满足不同汽车动力总成的需求,提高该磁流变隔振器的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总成磁流变隔振器,具体涉及一种动力总成阻尼通道宽度可调式磁流变隔振器。
背景技术
磁流变液的粘度以及屈服应力可以随外加磁场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具有快速、可逆及可控的特点。磁流变隔振器就是利用磁流变液体的这种特性,通过控制励磁线圈中的电流改变磁场强度来改变磁流变液压隔振器的输出阻尼力,从而使动力总成的振动衰减,此过程响应迅速、过程连续、可逆。
现有的汽车动力总成隔振系统磁流变隔振器一般由壳体、橡胶主簧、磁芯、橡胶底膜及密封件构成,现有的汽车动力总成隔振系统磁流变隔振器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现有磁流变液压隔振器通用性差,结构比较单一;很难满足不同汽车动力总成对隔振器系统动特性要求。2)现有单模式或多模式磁流变隔振器结构固定,只能通过外部激励电流改变磁流变隔振器动特性,使得隔振性能有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尼通道可调式磁流变隔振器,在不改变现有磁流变隔振器的外部尺寸前提下,提出一种磁流变液压隔振器结构能通过调节阻尼通道的宽度来直接满足不同汽车动力总成的需求,提高该磁流变隔振器的通用性。
阻尼通道可调式磁流变隔振器,包括用于容纳磁流变液且顶端开口的壳体和封堵于壳体开口端处的橡胶主簧,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磁芯组件和橡胶底膜,所述磁芯组件将壳体的内腔分隔成上腔与下腔,所述橡胶底膜位于下腔内,所述磁芯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壳体内壁的外磁芯、可相对于外磁芯上下移动的内磁芯、用于控制所述内磁芯上下移动的控制装置以及设置于外磁芯和/或内磁芯上的励磁线圈,所述内磁芯与外磁芯之间配合形成用于将上腔与下腔连通的锥形的阻尼通道,通过控制内磁芯垂向位置可改变阻尼通道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内磁芯为上大下小的锥台形,所述外磁芯上设置有与所述内磁芯配合的锥形通孔。
进一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升降杆,升降杆的上端轴向卡合于内磁芯内并可相对于内磁芯转动,所述升降杆的下端伸出壳体的底部并与壳体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内磁芯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用于内磁芯下行限位的底座。
进一步,所述升降杆伸出壳体外的一段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内磁芯上行限位的凸台。
进一步,所述升降杆上设置有用于记录内磁芯移动位置的刻度尺。
进一步,所述底座与橡胶底膜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底膜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
进一步,所述内磁芯的外表面设置有环槽,所述励磁线圈缠绕在所述环槽内。
进一步,所述外磁芯和内磁芯两者的非配合表面上均固定设置有隔磁层。
进一步,所述隔磁层包括设置在内外磁芯两端面上的隔磁板以及设置在外磁芯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隔磁套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动力总成阻尼通道宽度可调式结构,内磁芯和外磁芯所形成的阻尼通道和内磁芯轴线形成一定的夹角。可以通过升降杆的上升或者下降高度来改变内磁芯的轴向位置,进而使得阻尼通道的宽度增大或者减小,通过调节阻尼通道宽度满足不同汽车动力总成的隔振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92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对电控阀应用的杆引导安排
- 下一篇:主动型减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