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UE RRC状态确定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19544.3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5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韩潇;冯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6/27 | 分类号: | H04W76/27;H04W76/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ue rrc 状态 确定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一种UE RRC状态确定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无法确定RRC连接释放UE后UE接入的RRC状态导致网络数据传输时效性较差或网络资源的浪费严重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获取RRC连接释放UE时UE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的业务数据;将业务数据输入预设的业务数据预测模型,得到应用程序的预测业务数据;预测业务数据至少包括:UE下次接入网络的第一接入时间间隔、UE在RRC连接释放后预设时间间隔内的第一接入频率、以及UE下次接入网络后的第一移动速度;根据预测业务数据确定UE接入的RRC状态;RRC状态包括:RRC IDLE状态、或者RRC INACTIVE状态。本发明用于确定UE接入的RRC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E RRC状态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协议中,定义5G(5-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中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释放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后UE接入的RRC状态包括:RRC IDLE状态、或者RRC INACTIVE状态。若UE接入RRC IDLE状态,当UE再次有业务数据需要发送时,则需要重新建立RRC连接,其中包括空口连接以及NG接口连接,上述连接过程由于UE与核心网之间的信令交互过程复杂,因此数据传输时效性较差;若UE接入RRC INACTIVE状态,则RRC只需释放空口连接,gNB(5G基站)中仍保存着UE的上下文信息及安全信息,当UE再次有业务需要发送时,UE只需向gNB发送RRC连接请求便可建立连接,上述连接过程信令交互较少,因此建立连接速度较快,从而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时效性。然而,实际情况中,由于UE接入RRC INACTIVE状态并未释放NG接口连接,因此若将全部UE接入RRC INACTIVE状态需要占用大量的NG接口资源,对于无需频繁接入网络的UE而言,这样的做法显然会造成不必要的网络资源浪费。
由此可见,在RRC连接释放UE后,确定UE接入何种RRC状态以保证数据传输时效性并减少网络资源浪费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UE RRC状态确定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无法确定RRC连接释放UE后UE接入的RRC状态导致网络数据传输时效性较差或网络资源的浪费严重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UE RRC状态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RRC连接释放UE时UE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的业务数据;
将业务数据输入预设的业务数据预测模型,得到应用程序的预测业务数据;预测业务数据至少包括:UE下次接入网络的第一接入时间间隔、UE在RRC连接释放后预设时间间隔内的第一接入频率、以及UE下次接入网络后的第一移动速度;
根据预测业务数据确定UE接入的RRC状态;RRC状态包括:RRC IDLE状态、或者RRCINACTIVE状态。
由此可见,本发明能够获取RRC连接释放UE时UE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的业务数据,并根据预设的业务数据预测模型对该应用程序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获取包含UE下次接入网络的第一接入时间间隔、UE在RRC连接释放后预设时间间隔内的第一接入频率、以及UE下次接入网络后的第一移动速度的预测业务数据,最终根据预测业务数据确定UE接入RRC IDLE状态或者接入RRC INACTIVE状态。本发明能够根据UE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的业务数据预测能够影响数据传输时效性以及影响网络资源利用率的预测业务数据,并根据预测业务数据确定UE接入RRC IDLE状态或者接入RRC INACTIVE状态,在保证数据传输时效性同时减少网络资源浪费,使网络数据传输时效性及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均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95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