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增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19594.1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40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彪;宋志伟;赵力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9/28;F04D29/42;F04D29/62;F04D29/58;H02K9/06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3004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增压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增压器,包括压气机壳、空心轴、电机转子、电机定子和叶轮,所述叶轮为一个叶片左右对称分布,从左边和右边同时进气,径向排气的结构;所述叶轮的两端通过中心通孔处的左轴承和右轴承安装在空心轴上,所述空心轴的两端与压气机壳固定连接;所述左轴承和右轴承之间安装电机转子和电机定子,所述电机定子套装在空心轴上,其外周是电机转子,所述电机转子固定在叶轮上;所述空心轴中穿过电源线,所述电源线连接所述电机定子。本发明采用双向进气叶轮,电机中置的方案,消除了轴向力,简化了结构;转子位于压气机叶轮的孔中,不容易飞散,可靠性提高;轴采用中空结构,可以通入空气对电机进行散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增压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单压气机的电动增压器存在轴向力大的问题,常规的解决思路是结构设计上考虑增加推力轴承,但是,这种结构复杂且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电动增压器,一种电动增压器,采用双向进气叶轮,电机中置的方案,消除了轴向力,简化了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动增压器,包括压气机壳、空心轴、电机转子、电机定子和叶轮,所述叶轮为一个叶片左右对称分布,从左边和右边同时进气,径向排气的结构;所述叶轮的两端通过中心通孔处的左轴承和右轴承安装在空心轴上,所述空心轴的两端与压气机壳固定连接;所述左轴承和右轴承之间安装电机转子和电机定子,所述电机定子套装在空心轴上,其外周是电机转子,所述电机转子固定在叶轮上;所述空心轴中穿过电源线,所述电源线连接所述电机定子。
进一步的,所述叶轮的右侧设有用于限位安装右轴承的阶梯孔台阶,所述叶轮的左端有螺纹孔,安装压紧帽;所述压紧帽与左轴承之间设有左外间隔套,所述左外间隔套的右侧与左轴承的外圈接触;
所述电机转子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转子间隔套和右转子间隔套,所述电机定子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定子间隔套和右定子间隔套。
进一步的,所述压气机壳包括左压气机壳和右压气机壳,所述的左压气机壳与所述的右压气机壳均有数个位置对应的连接耳,螺栓穿过连接耳将所述左压气机壳与所述右压气机壳固定在一起,形成电动增压器的空气流道以及压气机出口;
所述的左压气机壳的下端有左底座,所述左底座上有左底座孔;所述的右压气机壳的下端有右底座,所述右底座上有右底座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左压气机壳有多个左压壳支撑筋,所述的左压壳支撑筋的中间连接处有孔,孔内放置左内套筒;
所述的右压气机壳有多个右压壳支撑筋,所述的右压壳支撑筋的中间连接处有孔,孔内放置右内套筒;
所述左内套筒与所述右内套筒内分别放置空心轴的两端,并分别通过左轴端螺母和右轴端螺母进行固定;
所述左内套筒右端连接左轴承的内圈,所述右轴承内圈右侧连接所述右内套筒。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采用双向进气叶轮,电机中置的方案,消除了轴向力,简化了结构;
(2)本发明转子位于压气机叶轮的孔中,不容易飞散,可靠性提高;
(3)本发明轴采用中空结构,可以通入空气对电机进行散热。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动增压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动增压器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未经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95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