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抛光磨棒及其抛光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19641.2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1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周群飞;李二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2 | 分类号: | B24B29/02;B24B57/02;B24D18/00;C09G1/02;C22C9/00;C22C26/00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周晓艳;郑隽 |
地址: | 410311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抛光 及其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抛光磨棒为树脂铜磨棒,其组成成份包括的铜粉、金刚石颗粒、酚醛树脂、聚乙烯醇和水;树脂铜磨棒的制作工艺简单,将各成份混合均匀成树脂铜胚料后通过高温固化成型成树脂铜胚体;再将树脂铜配体通过CNC设备加工便可制成任意形态的树脂铜磨棒,树脂铜磨棒能适应各种复杂结构的陶瓷直身位抛光,同时树脂铜磨棒的耐磨性好且硬度适中,良好的耐磨性提高了使用寿命时间,适宜的硬度提高陶瓷的抛光效率以及抛光品质;在抛光工艺中,通过树脂铜磨棒、CNC设备和二氧化硅胶体抛光液的共同作用,使得各种复杂结构的陶瓷直身位的各部分都可以均匀加工到,实现精准抛光,有效避免抛不透和过抛等不良,同时具有良好的抛光品质以及抛光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材料抛光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抛光磨棒及其抛光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陶瓷产品因具有良好的特性,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对于陶瓷产品的设计与加工,陶瓷的抛光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工序,在现有的陶瓷抛光工序中,陶瓷抛光棒大多采用毛皮抛光棒,都是在抛光棒本体粘接研磨皮,通过抛光棒上的研磨皮对陶瓷进行抛光,其研磨皮粘接过程复杂繁琐,且抛光时研磨皮易损耗,使得抛光棒寿命短且抛光品质不稳定;中国专利CN201820042208.3公开了一种抛光棒,包括圆柱状的抛光棒本体和粘接在抛光棒本体上的粗抛磨皮和精抛磨皮,因抛光磨皮时粘接在抛光棒本体上的,在抛光过程中该抛光棒可能存在抛光磨皮松脱和抛光磨损耗快等问题;在现有的抛光工序中大多使用普通的扫磨设备和SPM抛光设备,其对于外形规则的陶瓷直身位抛光,能达到合格的抛光品质,但是对于外形结构复杂的陶瓷直身位,如多圆孔、腰型孔、异形孔以及陶瓷表壳等复杂的结构,传统的扫磨设备和SPM抛光设备的抛光效果很不理想,常出现抛不透和过抛等不良;针对现有的抛光工艺对于复杂结构的陶瓷直身位无法达到有效抛光且抛光棒制作复杂以及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业内急需提供一种新型的抛光磨棒及其抛光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光磨棒及其抛光工艺,已解决现有抛光棒制作复杂且寿命短以及现有陶瓷抛光工艺无法对复杂结构的陶瓷直身位进行有效抛光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抛光磨棒,抛光磨棒的成份组成包括60%-80%铜粉、3%-5%金刚石颗粒、8%-15%酚醛树脂、5%-10%聚乙烯醇和1%-3%水;
所述抛光磨棒的制作工艺包括混合搅拌、高温固化成型和CNC成型;
混合搅拌为,将60%-80%铜粉、3%-5%金刚石颗粒、8%-15%酚醛树脂、5%-10%聚乙烯醇和1%-3%水混合搅拌均匀成树脂铜胚料;其中聚乙烯醇作为黍合剂,可以很好的将铜粉和金刚石颗粒粘合固定起来;
高温固化成型,将混合均匀的树脂铜胚料装入模具中并对模具进行加压加热,加压加热过程中,模具内的气体被挤压排出,铜粉、金刚石颗粒、酚醛树脂和聚乙烯醇间发生位移互相紧密咬合,最终固化成树脂铜胚体;所述温度为110℃-180℃,压力为700KPa-1000KPa;
CNC成型,将高温固化成型后的所述树脂铜胚体通过CNC设备加工成树脂铜磨棒。
本发明的树脂铜磨棒一体成型,高温固化成型后的树脂铜胚体可以通过CNC加工成任意形态的树脂铜磨棒,适应各种复杂结构的陶瓷直身位抛光,同时避免了现有抛光棒中抛光磨皮粘接等繁琐复杂的制作工艺;树脂铜磨棒的耐磨性好且硬度适中,良好的耐磨性提高了使用寿命时间,适宜的硬度提高陶瓷的抛光效率以及抛光品质;
优选的,抛光磨棒的成份组成包括65%-75%铜粉、4%金刚石颗粒、10%-13%酚醛树脂、7%-9%聚乙烯醇和2%水;高温固化成型的温度为150℃-180℃,压力为800KPa-900KPa。所述树脂铜磨棒来源于原材料树脂铜胚体的加工,而树脂铜胚体在高温固化成型中有两个因素压力和温度;其中压力用于树脂铜胚料的快速稳固定型;然而温度确是影响树脂铜胚体硬度、强度以及其他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的关键因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未经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96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五导轮机构双工位开方机
- 下一篇:一种抛光机的粉尘防爆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