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及其吊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19925.1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78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郭强;马千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千引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28 | 分类号: | E04G3/28;E04G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附着 升降 脚手架 及其 吊装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架体,架体通过附墙支座和挂件与预制阳台连接,挂件与附墙支座之间连接有电动葫芦,电动葫芦的葫芦链条一端钩挂在挂件上,另一端穿过导向组件和附墙支座后绕过导向组件后挂在附墙支座上;预制阳台与上一层的建筑墙体之间设有加强组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吊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可调拉杆和预制阳台与建筑墙体连接;S2、电动葫芦连接;S3、可调拉杆调节长度,使之张紧,启动电动葫芦;S4、将葫芦链条钩挂在上一层预制阳台上的附墙支座上;S5、循环步骤S3和步骤S4。本发明的优点使得脚手架吊装过程中,掉落物品不会影响电动葫芦运作,从而保证脚手架在竖直方向上吊装的平稳运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及其吊装方法。
背景技术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高层建筑外防护脚手架,简称爬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爬升和下降动力设备大都使用环链提升机,俗称电动葫芦。
现有的对于升降脚手架的吊装机构,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75301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正挂吊装机构,包括第一链轮组、第二链轮组、第三链轮组、电动葫芦、附墙吊挂座、调节花篮螺栓、弹簧装置,所述第一链轮组固定在下吊点上,第二链轮组固定在附墙吊挂座上;所述第三链轮组与附墙吊挂座通过调节花篮螺栓和弹簧装置连接。通过这种吊装机构可以实现对于脚手架在竖直方向上的上升。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因为这种吊装机构处于建筑物与脚手架之间,当施工人员处于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进行施工的时候,会有部分物品掉落在电动葫芦上,对葫芦链条造成影响甚至影响电动葫芦的工作过程,进而影响到整个吊装的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其优点是使得脚手架吊装过程中,掉落物品不会影响电动葫芦运作,从而保证脚手架在竖直方向上吊装的平稳运作。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吊装方法,其优点是在对脚手架吊装过程中,掉落物品不会影响电动葫芦运作,从而保证脚手架在竖直方向上吊装平稳运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由若干架体单元连接而成的架体,架体单元包括主框架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导轨,所述架体通过吊装机构与建筑物外侧的预制阳台连接,所述吊装机构包括与预制阳台外侧可拆卸连接的附墙支座和与所述导轨连接的挂件,挂件与附墙支座之间连接有用于提升所述架体的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电动葫芦,最底层架体单元底部设置有提升底梁,提升底梁上设置有供电动葫芦的葫芦链条穿过的导向组件,电动葫芦的葫芦链条一端钩挂在挂件上,另一端穿过导向组件和附墙支座后再次绕过导向组件后挂在附墙支座上;
所述预制阳台与上一层的建筑墙体之间设置有长度可调节的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分别与建筑墙体和预制阳台连接的第一吊环和第二吊环,所述第一吊环和第二吊环之间连接有长度可调节的可调拉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附墙支座可拆卸连接于预制阳台上,然后将电动葫芦钩挂在连接件上,电动葫芦的葫芦链条穿过导向组件和附墙支座后再次与导向组件连接,电动葫芦与提升底梁之间的葫芦链条长度不变,当电动葫芦运作的时候,附墙支座与导向组件即提升底梁之间的葫芦链条长度缩短,实现架体的提升。过程中,因为预制阳台受到葫芦链条向下的力,而且预制阳台与建筑墙体之间连接节点较弱,加强组件的设置可以将下层的预支阳台和上层的建筑墙体连接,防止预制阳台受到向下的力使得预制阳台与建筑墙体连接节点处开裂。可调拉杆的设置使得预制阳台与建筑墙体之间的加强组件张紧,以加强其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可调拉杆包括分别通过第一挂钩与第二挂钩与所述第一吊环和第二吊环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正反螺纹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两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相互靠近一端内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千引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千引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99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