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插座、插头以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20026.3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72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曾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莎日娜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座 插头 以及 移动 终端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座、插头及移动终端,所述插座具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塑胶本体,所述第一塑胶本体包括多个第一塑胶隔栏,相邻的第一塑胶隔栏之间具有第一槽型结构,所述第一槽型结构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端子。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插座的耐电化学腐蚀能力较高,而且,所述插座可以满足快速充电技术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插座、插头以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的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装置主要用于移动终端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及移动终端的电池充电。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终端的功能的越发强大,消费者使用移动终端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移动终端的耗电量也相应的增加,因此,用来给移动终端充电的USB装置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
现有的USB装置中,其插座往往设置在移动终端上,用于连接USB装置中的插头。图1示出了现有的一种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插座可以包括:壳体10,设于壳体10内的塑胶本体11,以及设置在塑胶本体11上的至少一个端子12;塑胶本体11上设有交替设置的槽型结构110和塑胶隔栏111;端子12水平设置在槽型结构110内。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端子12在塑胶本体11的定位以及固定,塑胶本体11往往需要进行两次注塑成型,以得到槽型结构110之间的塑胶隔栏111。
然而,现有的技术中,在有导电杂质进入槽型结构110内的情况下,所述导电杂质很容易连接两个相邻的端子12,造成端子12之间的电化学腐蚀或者短路。而且,由于相邻的端子12之间的距离较短,槽型结构110之间的塑胶隔栏111的厚度相应较薄,这样,在对塑胶本体11进行二次成型的过程中,塑胶隔栏111上很容易出现缝隙,进一步加剧端子12之间的电化学腐蚀或者短路。此外,随着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对端子12之间的距离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的端子12之间的距离很难满足快速充电技术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的移动终端中,插座容易出现电化学腐蚀,且插座很难满足快速充电的技术要求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插座、一种插头以及一种移动终端。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插座,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塑胶本体,所述第一塑胶本体包括多个第一塑胶隔栏,相邻的第一塑胶隔栏之间具有第一槽型结构,所述第一槽型结构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端子。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与上述插座配合使用的插头,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塑胶本体,所述第二塑胶本体上包括多个第二塑胶隔栏,相邻的第二塑胶隔栏之间具有第二槽型结构,所述第二槽型结构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朝向所述插座的第一端子。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插座。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塑胶本体包括多个第一塑胶隔栏,相邻的第一塑胶隔栏之间具有第一槽型结构,所述第一槽型结构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端子塑胶隔栏,由于所述第一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槽型结构的侧壁,因此,能够增大第一端子之间的距离,这样,在导电杂质进入所述第一槽型结构内的情况下,可以增大所述导电杂质同时与相邻的所述第一端子连接的难度,减小所述第一端子之间发生电化学腐蚀或者短路的概率,提升所述插座的耐电化学腐蚀的能力。
其次,由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的距离较长,因此,可以增大所述第一槽型结构之间的第一塑胶隔栏的厚度,这样,在对所述第一塑胶本体进行二次成型的过程中,可以减少所述第一塑胶隔栏上出现缝隙的可能,进一步提升所述插座的耐电化学腐蚀的能力。
此外,由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的距离较长,因此,所述第一端子之间的距离很容易满足快速充电技术的要求,这样,就可以扩展所述插座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00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