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高导热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21523.5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8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翁文凭;长海博文;范卫忠;周鹏飞;沈晓东;陈小村;杨蕾;唐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华劲新材料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2 | 分类号: | C22C21/02;C22C1/02;C22F1/043;C22C1/06 |
代理公司: | 宁波高新区核心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3 | 代理人: | 袁丽花 |
地址: | 2156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处理 高导热 铸件 制备 保温 合金力学性能 铸造铝硅合金 铝合金材料 铝合金化学 铸造铝合金 工艺手段 合金材料 合金熔体 热传导率 随炉冷却 铸件模具 铸造过程 热导率 空冷 熔体 冷却 屈服 铸造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高导热铸造铝硅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合金材料含有Si、Mg、Fe、Sr、B;进行铸造时,保持熔体温度在650~750℃范围内,将合金熔体浇入铸件模具中,按照1~500℃/s冷却速率铸造成铸件,对铸件进行热处理,热处理的升温速率低于20℃/min,保温温度为100~450℃,保温时间为0.1~10h,随后随炉冷却或空冷。本发明通过铝合金化学成分、铸造过程及热处理等工艺手段的控制,在保证合金力学性能的同时大幅提高材料的热传导率,获得热导率为170~200W/(m K),同时抗拉强度大于260MPa、屈服强度大于160MPa的高强度高导热铝合金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金材料技术领域,涉及铸造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高导热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子元器件逐步朝小型化、多功能和高集成度方向发展,电子器件运行功率越来越高,同时散热条件也越来越苛刻,典型产品如消费电子产品、LED照明设备、通信基站均对新一代轻质高导热材料提出需求。
研究表明,电子元器件服役过程中产生热量与周围环境散热平衡后,器件的平均温度对其寿命产生重要影响。电子元器件平均温度每升高2℃,寿命就降低10%。由于电子元器件日益朝小型化方向发展,电子器件散热结构日益受到限制,因此,轻质高导热新材料应用已成为提高通信设备散热能力、降低电子元器件温度的关键。铝合金由于其优良的导热性能、可加工性能,同时兼具低成本、环境友好、低密度等优点,在保持设备较高散热能力的同时实现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具有重要的地位,成为高性能电子工业应用材料的发展趋势。
铸造铝合金的生产工序少、流程短,其生产成本低,适合结构复杂的壳类零件和箱体零件,适用于电子用铸造零部件。铸造铝合金产品没有经过变形加工,不能通过加工硬化提高产品力学性能,单方面提高材料热传导性能,并不能满足零部件后续连接和服役过程中对力学性能的要求,迫切需要在提高热传导性能的同时,保证合金有较高的力学性能。然而,铝合金的强化途径主要有固溶强化、弥散强化和细晶强化,需要在基体中引入固溶原子、析出强化相或中间相来强化铝合金。根据金属导热导电的微观机制分析,铝合金中热传导以电子热导为主。自由电子在合金中随机运动时,晶体点阵中缺陷、固溶原子或析出相会造成电势场周期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电子散射几率增加降低平均自由程,导致热传导性能下降。因此,铝合金强化途径与材料热导率的提升构成矛盾,如何同时提高合金强度与热导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高导热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同时提高铝合金材料的强度和导热性能。
本发明的高强度高导热铸造铝合金,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质量百分比小于等于0.1%,余量为铝(A1)。
上述技术方案中,杂质元素中Cr+Mn+Ti+V+Cu的质量百分比总和小于0.1%。
本发明将铝合金成分设计成Si元素质量百分比含量控制在共晶点12.6%附近,提高铝合金流动性;Mg元素质量百分比含量控制在0.2~0.5%,形成Mg2Si强化相提高铝合金强度;Fe元素质量百分比含量控制在0.4~0.8%,保证铝合金脱膜能力;杂质及微量元素的控制,降低基体中固溶溶质含量。
具体的,本发明的高强度高导热铸造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先将熔炉升温至预热温度进行保温,按照上述的质量百分比投料,加热至熔化;
(2)除气、除杂后静置,熔体温度控制在650~750℃范围内,将高温熔体浇注铸件模具中;
(3)在凝固冷却速率1~500℃/s范围内结晶凝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华劲新材料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大学;华劲新材料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15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