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无人配送飞行小车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22476.6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56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曾锦史;洪亮;李晓炜;涂云琴;熊雪聪;邓毓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F5/02 | 分类号: | B60F5/02;B64U10/14;B64U20/87;B64D9/00;B64U101/6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吴志龙 |
地址: | 350118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无人 配送 飞行 小车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无人配送飞行小车及其工作方法,包括机身壳体,所述机身壳体上具有轴向固定连接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外侧端铰接有能够折叠侧轴,所述折叠侧轴的端部固定有由螺旋桨电机驱动转动的螺旋桨,所述机身壳体下方具有用于储存物品的储物箱体,所述储物箱体的底部具有能够开合的一对底门,所述储物箱体下方具有车轮,该多功能无人配送飞行小车能够通过折叠侧轴方向的改变实现飞行状态和地面行走状态的改变同时利用载物的储物箱体实现运送,配合可实现无人卸货以及货物自取功能,通过带轮与齿轮传动,本发明能够升快递行业的服务质量,降低快件的延误率、使快递的投送更加的安全、可靠、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无人配送飞行小车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快递运输的迅猛发展,快递行业已经成为我们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快递运输,主要是以人力资源为纽带进行货物配送。由此也导致了人力物力成本高,配送时间长,取件条件受限等等诸多问题。以此为背景,我们的发明多功能无人配送飞行小车应运而生。目前顺丰快递已经成为全国首家无人机配送运营试点,其无人配送的实现方式主要是以无人机加载货物箱进行快递运输,其运输方式单一且配送条件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快递输送工具仅能实现单一方式的输送,环境适应水平差,工作效率低。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无人配送飞行小车,包括机身壳体,所述机身壳体上具有轴向固定连接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外侧端铰接有能够折叠侧轴,所述折叠侧轴的端部固定有由螺旋桨电机驱动转动的螺旋桨,所述机身壳体下方具有用于储存物品的储物箱体,所述储物箱体的底部具有能够开合的一对底门,所述储物箱体下方具有车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轴内固定有丝杆电机,所述丝杆电机的输出轴经联轴器与丝杆固定连接,所述丝杆上滑动配合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上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背离丝杆螺母的一端与折叠侧轴铰接,丝杆电机驱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丝杆螺母平动利用连杆实现折叠侧轴绕与支撑轴铰链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轴内具有固定丝杆电机及丝杆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具有限位丝杆的固定座及支撑座,所述固定座及支撑座具有支撑丝杆的轴承座,所述凹槽上部扣有轴盖。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壳体下方具有与机身壳体连接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经摄像头连杆与机身壳体连接,所述摄像头连杆的的上端伸入机身壳体内且同轴固定连接有连杆齿轮,所述机身壳体内固定有连杆电机,所述连杆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带轮,所述带轮与连杆齿轮经传动皮带连接,所述摄像头连杆上端中部经轴承与机身壳体铰接,所述连杆电机驱动带轮转动同步带动连杆转动实现摄像头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储物箱体经上端中部经箱体主轴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储物箱体周侧还固定连接有与机架固定连接的储物箱体副轴。
进一步的,所述侧轴与机身壳体之间具有连轴板,所述储物箱体底部的底门经铰链与储物箱体底部铰接,所述储物箱体内固定有一对分别位于两个底门旁侧的底门电机,所述底门电机的输出轴经减速器同轴固定有驱动齿轮,所述底门外侧固定连接有能与驱动齿轮啮合的被动齿轮,当底门电机转动时驱动齿轮驱动被动齿轮转动同时带动底门绕铰接处向外侧展开。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壳体下部固定有电池盖,所述电池盖内具有电池组,机身壳体内固定有陀螺仪及导航控制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储物箱体前侧具有一对能开合的前门,所述前门外侧固定有门把,前门侧部与储物箱体铰链连接,前门内侧经闭门器与储物箱体内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储物箱体底部固定一对车轮挡盘,所述车轮挡盘之间固定有车轮轴,所述车轮中部套于车轮轴上,车轮轴侧部具有封闭有车轮轴的封盖。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多功能无人配送飞行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如上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无人配送飞行小车,以下工作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24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角动力水陆两栖拖拉鸟升飞机构成方法
- 下一篇:飞行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