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音箱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22877.1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7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贡维勇;吴海全;勒费伍赫·米凯尔·伯纳德·安德烈;师瑞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20 | 分类号: | H04R1/2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高星 |
地址: | 518116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音箱 | ||
1.一种智能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音箱包括:
主壳,呈柱状结构,横截面为第一侧向第二侧逐渐变小的形状,具有横向的腔体,在靠近所述第二侧的一侧的腔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至少两个安装孔;
无源辐射器,设置有两个,包括振动板;其中,两所述无源辐射器分别适配安装于所述主壳的端部上以密封所述腔体,两所述振动板呈“八”字形布置;
扬声器,设置有至少两个,一端密封安装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内,另一端收容在所述腔体内;以及,
麦克风结构,电性连接所述扬声器,包括至少两个麦克风单体,各所述麦克风单体设置于所述主壳上;
其中,相邻的两所述麦克风单体之间的横向中心距离为80mm-120mm,所述麦克风单体的拾音位置与对应的所述扬声器的发声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80mm;所述麦克风单体为用以消除所述扬声器发声对拾音效果的影响的密封减震腔体结构;
所述主壳、两所述无源辐射器和所述扬声器共同围成密闭的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音箱还包括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
连接条,横跨所述主壳,设置在所述主壳靠近所述第二侧的外侧壁上;
两护耳,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条两端上,呈“八”字形布置;
所述无源辐射器适配安装在所述主壳的对应端部和对应的所述护耳围成的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音箱还包括:
网罩,套设在所述主壳的外侧壁上,与所述主壳适配,在所述扬声器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出音孔组,在所述麦克风单体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进音孔;和,
外壳,形状与所述主壳的主体形状相同,套设在所述网罩的外侧壁上,与所述网罩和所述中间连接件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设置有两个,两所述扬声器之间的横向中心距离为60mm-1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与对应的所述无源辐射器的横向中心距离为40mm-60m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单体包括:
底盖,顶端开设有第一凹槽,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通的连通孔;
上盖,底端开设有第二凹槽,顶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的第一音孔,盖合于所述底盖上,其中,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一凹槽共同形成密闭的容腔;
声信号转换组件,一端间隙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另一端密封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以及,
第一垫圈,设置在所述声信号转换组件的一端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音孔相通的第二音孔,用以防止所述第一音孔和所述第二凹槽导通;
其中,于所述第一音孔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声信号转换组件根据所述第一音孔接收声波的振动频率能自适应调整与所述底盖间的距离;所述底盖、所述上盖、所述声信号转换组件和所述第一垫圈形成所述密封减震腔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包括:
第一槽孔;和
第二槽孔,与所述第一音孔相通,大小小于所述第一槽孔的大小;
所述声信号转换组件包括:
接收部,密封设置于所述第二槽孔内,端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垫圈以防所述第一音孔和所述第二槽孔导通;和
振动部,容纳于所述第一槽孔和所述第一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单体还包括:
第一垫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支撑所述振动部;
第二垫圈,套设在所述上盖的端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音孔相通的第三音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287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