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生天然血管结构与功能的多层双取向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23275.8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0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龙;李兴茂;黄琳;石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40 | 分类号: | A61L27/40;A61L27/50;A61L27/54;A61F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韩炜 |
地址: | 550025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生 天然 血管 结构 功能 多层 取向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仿生天然血管结构与功能的多层双取向支架,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三层纤维膜组成,其中至少有两层所述纤维膜的纤维取向方向不同;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纤维膜原料溶于水或有机溶剂中,待高分子均匀溶解后,得静电纺丝液;
2)将接收膜以宽度方向为轴线对折,然后沿宽度方向将接收膜卷曲在固定接收膜的滚筒上,通过静电纺丝法将静电纺丝液纺丝在接收膜的其中一面上,制备无纤维取向的第一层纤维膜;
3)将接收膜展开,沿宽度方向将接收膜卷曲在固定接收膜的滚筒上,通过静电纺丝法在第一层纤维膜上以及与第一层纤维膜对称的接收膜上制备有纤维取向的第二层纤维膜;
4)将接收膜再次沿步骤2)的轴线对折,然后使包含两层纤维膜的一面朝上,沿接收膜的长度方向将接收膜卷曲在固定接收膜的滚筒上,通过静电纺丝法在包含两层纤维膜的一面制备有纤维取向的第三层纤维膜;
5)根据血管支架使用要求,在任意两层纤维膜之间或第三层纤维膜上选择是否继续制备纤维膜;
6)将接收膜展开后自第二层纤维膜远离包含三层纤维膜的一侧开始将纤维膜卷曲成血管支架所需直径大小的管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天然血管结构与功能的多层双取向支架,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中一层纤维膜上负载有药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天然血管结构与功能的多层双取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D133抗体或肝素纳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天然血管结构与功能的多层双取向支架,其特征在于:纤维膜的原料为聚乙醇酸、聚乳酸、聚ε-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胶原、明胶、壳聚糖、丝素蛋白或纤连蛋白中的一种或任意多种的任意比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天然血管结构与功能的多层双取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有两层纤维膜的纤维取向方向不同,是指其中至少一层纤维膜的纤维取向方向与天然血管内血流方向平行,至少一层纤维膜的纤维取向方向与天然血管的圆周方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天然血管结构与功能的多层双取向支架,其特征在于:在制备所述第一层纤维膜、第二层纤维膜、第三层纤维膜或多层纤维膜中的其中一层或几层纤维膜时,通过悬浮液纺丝法、乳液纺丝法或纳米颗粒包覆后将药物分散于静电纺丝液中,制备负载药物的纤维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天然血管结构与功能的多层双取向支架,其特征在于:制备纤维膜时,喷头与固定接收膜的滚筒的竖直距离为大于0 cm小于30 cm,纺丝电压为大于0 kV小于30 kV。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天然血管结构与功能的多层双取向支架,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无纤维取向的第一层纤维膜时,滚筒的转速大于0 rpm小于100 rpm,制备有纤维取向的第二层纤维膜和第三层纤维膜时,滚筒的转速大于1500 rpm小于10000 rp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天然血管结构与功能的多层双取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膜为铝箔、离型纸、无纺布或者油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32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羊用采精及输精架
- 下一篇:分支覆膜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