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田及城乡生态截污及净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23463.0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7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赖佑贤;陈伟梁;肖孟富;王静静;肖金亮;欧淼鑫;陈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宋静娜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净化系统 光催化剂板 水体 水净化系统 植物缓冲带 城乡生态 反渗透层 沉降池 砖体 微生物 滞留 生态 化学吸附剂 导水通道 后续处理 污染水体 吸附作用 系统结合 植物净化 净化 农田 不烧砖 导水槽 填料层 悬浮物 底泥 渗滤 污泥 去除 制备 河床 保留 污染 吸收 | ||
1.一种农田及城乡生态截污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截污及净化系统包括植物缓冲带、沉降池、生态滞留系统和水净化系统;
所述植被缓冲带前沿沿路面迎河或者农田一侧设置,植被缓冲带呈一定坡度;
植被缓冲带下方设置沉降池,所述沉降池前沿紧邻植被缓冲带后沿,沉降池后沿设置珊栏,所述珊栏上布置滤网;
所述沉降池下方设置生态滞留系统,所述珊栏位于所述相邻的生态滞留系统的前沿和沉降池的后沿,生态滞留系统的后沿设置不透水的墙体,所述生态滞留系统的前沿和后沿之间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层、填料层和反渗透层,所述反渗透层由砖体铺设而成,所述砖体由包括河道底泥的原料在低于80℃下制备成不烧砖,所述砖体底面沿着砖体表面至少有一条贯穿的凹槽,铺设反渗透层的砖体时,要使的砖体的凹槽在底面形成沿坡度流向的导水通道;
所述水净化系统包括光催化剂板,所述水净化系统设置在所述沉降池的下方,所述不透水的墙体将所述沉降池和所述水净化系统阻隔,所述光催化剂板具有与反渗透层的导水通道配合连接的导水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截污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净化系统还包括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的曝气位置分布在所述光催化剂板的导水槽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截污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为净水球、生物填料、陶粒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截污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催化剂板沿坡度设置,形状为矩形,所述光催化剂板的导水槽的方向与矩形的光催化剂板的边的夹角为锐角,且导水槽交叉形成网状的菱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截污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底面沿着砖体的长方向或者宽的方向上有2-3条贯穿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截污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缓冲带间隔交替种植草本和木本植物。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截污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层与水平面呈3-10度的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截污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层种植多年生、耐水涝的植物。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生态截污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缓冲带、沉降池、生态滞留系统和水净化系统呈平行带状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任一所述的生态截污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池包括清除沉积物的装置,所述植被缓冲带坡度与原有岸坡保持一致;所述珊栏上的滤网可以更换,所述不透水的墙体上方设置有溢流槽,所述不透水的墙体紧邻所述水净化系统的墙面设置有多条导流凹槽,所述墙体上的导流凹槽与光催化剂板上的导水槽配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346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河道修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磷废水与高氨氮废水复合处理的污水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