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Fe/C/N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23670.6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6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卫;陆家缘;胡晓;柳后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4/90 | 分类号: | H01M4/9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fe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稳定、环保多孔铁碳复合材料作为电芬顿阴极,以提高电芬顿体系的污染物降解效率和可持续性。该材料以铁基金属骨架有机化合物MIL‑(100)Fe为前驱体,以聚苯胺(polyaniline,PANI)为碳源与氮源,经高温碳化得到Fe/C/N多孔复合材料。本发明的Fe/C/N复合材料具有高效且稳定的非均相电芬顿催化性能,在实际应用中,该材料具备氧还原作用和芬顿催化作用,可在电离生成H2O2的同时催化H2O2生成·OH,无需投加其他试剂或催化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多孔Fe/C/N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级氧化法(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AOPs)又称深度氧化法,是利用氧化剂、催化剂、光、电超声波等技术,在反应中产生大量具有强氧化性的氧化活性物质(如·OH等),通过氧化活性物质与有机污染物的反应,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进行快速矿化的污水处理工艺,常应用于污水的预处理或深度处理。
电芬顿技术(Enric Brillas,I.S.s.,and Mehmet A.Oturan,Electro-FentonProcess and Related Electrochemical Technologies Based on Fenton’s ReactionChemistry.Chem.Rev.2009,109,6570-6631)是高级氧化技术的一种,其核心是利用阴极的还原作用原位还原O2生成H2O2。产生的H2O2与Fe2+反应,产生·OH自由基:
O2+2H++2e-→H2O2
H2O2+Fe2+→Fe3++·OH+OH-
阴极的还原作用还可促进Fe3+→Fe2+循环,实现Fe2+的再生从而使催化反应能持续进行:
Fe3++e-→Fe2+
电芬顿技术的优势在于实现了H2O2的原位生成,不需要外加过氧化氢,这不仅减少了工艺运行成本,还有效避免了试剂在投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此外,电芬顿技术还具有工艺构造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H2O2浓度稳定,以及可再生Fe2+等优点。然而,Fe2+的再生往往是整个反应的限速步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的电芬顿体系大多通过采用牺牲阳极法或外加试剂来不断补充Fe2+。但是,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Fe2+的消耗,而且反应后生成的Fe(OH)3污泥也增加了工艺的后续处理成本。
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是采用负载Fe元素的非均相催化剂替代均相的Fe2+。例如,研究者尝试将铁盐通过一定的方式固定于氧化硅、活性炭和石墨烯等载体上,再通过烘干或焙烧等手段制备出非均相铁催化剂。该类催化剂材料富含铁氧化物因此通常具有磁性,可重复使用,从而降低Fe的消耗并且减少后续处理成本;此外,高比表面积的催化剂载体也有利于污染物的吸附,从而进一步提高催化效率。然而,已有的非均相芬顿催化剂仍然存在一些缺陷:(1)催化位点在载体上分布不均匀;(2)使用过程中催化剂易发生团聚;(3)催化剂上铁的再生效率低;(4)催化剂与阴极产生的H2O2间的传质阻力较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36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