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门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24072.0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70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赤木伸哉;岩田真介;森胁裕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有信 |
主分类号: | E05B83/36 | 分类号: | E05B83/36;E05B85/00;E05B8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6 | 代理人: | 刘卓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锁 装置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切实地安装到待安装构件上的门锁装置。本发明的门锁装置(1)具备与圆筒锁(10)连动的闩锁装置(20),其中闩锁装置(20)具有:钥匙转子(21),其与传动构件(30)卡合,并随着传动构件(30)的转动而转动;闩锁机构,其随着钥匙转子(21)的转动在锁定门(100)(待安装构件)的锁定位置和解锁的解锁位置之间切换;以及罩体(23),用于容纳钥匙转子(21)和闩锁机构;其中,罩体(23)具有:支撑孔(24),其可转动地支撑钥匙转子(21);以及舀取部(25),其被设置为从支撑孔(24)的周缘部突出,用于将传动构件(30)引导向支撑孔(24);其中,舀取部(25)在支撑孔(24)的周缘部上开放,使得至少在一个方向(D)不与传动构件(30)接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的一种门锁装置,其具备:圆筒锁,其具有通过钥匙操作转动的转子;桨叶,其传递转子的旋转运动;以及闩锁装置,通过桨叶传递的运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位(参见专利文献1)。
常规的桨叶被可枢转地设置在圆筒锁的转子,并且与作为闩锁装置的一部分的桨叶连接部所具有的连接孔卡合。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4800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通常使桨叶与闩锁装置卡合,从而使闩锁装置和圆筒锁处于组装状态时,由于需要经过从桨叶朝向连接孔的方向进行插入的动作,所以首先将闩锁装置安装到具有连接孔的一侧的车门上,然后,通过将桨叶插入闩锁装置的连接孔中使桨叶被卡合从而安装圆筒锁。
这里,虽然安装在车门上的圆筒锁可以直接安装在车门上,然而,通常的结构是将其固定到把手基部构件上,该把手基部构件可转动地轴向支撑侧门的外把手(以下称为“外把手”)的把手操作部,其中,外把手是用于打开和关闭侧门的闩锁装置的操作构件。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在外把手的外观上,分开设计把手操作部和圆筒锁。
近年来呈现避免使圆筒锁外露的倾向,即便是为了不使圆筒锁外露而被单独的盖子覆盖的结构中,也在把手操作部之间加入分界线,从而对设计的自由度造成制约。
于是,通过使用外把手的整个表面作为把手操作部而不外露圆筒锁和盖子等,从而增加了扩大设计自由度的结构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当圆筒锁被组装到外把手(把手基座构件)上之后,需要将外把手和圆筒锁集成一体的组件安装到门板上。
将外把手组件组装到门板上的操作是将外把手组件向车辆的左右方向和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的动作的结合。因此,当闩锁装置先被安装到门板上时,难以将圆筒锁的桨叶插入闩锁装置的连接孔中。
此外,在把手基座上预先安装了推杆,用于将把手操作部的操作传递到闩锁装置,并且需要使该推杆的远端插通安装到闩锁装置的杆保持器孔中,该动作是在车辆的垂直方向上的操作。为了完成这些组装操作,安装顺序必须是将外把手组件安装到门板上之后,再安装闩锁装置。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切实地安装到待安装构件上的门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构成把握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有信,未经株式会社有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40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门反锁结构及车厢门锁
- 下一篇:防护门及锁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