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浸加压浸出试验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24089.6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85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廖文胜;王立民;陈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416 | 分类号: | G01N27/416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任超 |
地址: | 10114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加压 浸出 试验装置 方法 | ||
1.一种地浸加压浸出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电极检测系统、注入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的反应釜,包括釜盖(1)、釜体(2)、取样排液装置(3)、搅拌电机(4)、搅拌浆(5)及电极保护套插管(8);所述的釜体(2)顶部为釜盖(1),底部为取样排液装置(3);在釜盖(1)上设有搅拌电机(4),与釜体(2)内部的搅拌浆(5)相连;釜体(2)的侧部设有两个电极保护套插管(8);
所述的取样排液装置(3),主体结构为底座(34),底座(34)的顶部为过滤塞(24);
过滤塞(24)下部的底座(34)上设有一圈圆形凹槽(25),凹槽(25)与过滤塞(24)之间设有小孔通道,用于过滤的清液流通;
在凹槽(25)的上部和下部各设有一取样密封圈(28),用于保证底座(34)与釜体(2)之间的密封;
在釜体(2)上与凹槽(25)对应的高度处焊接一个取样管,取样管另一端依次连接取样阀(26)和取样口(27);
所述的底座(34)和过滤塞(24)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贯穿的圆柱形的腔室,腔室内设有一圆柱形的排液活塞(30),排液活塞(30)的圆周表面上设有排液活塞密封圈(31),用于排液活塞(30)与过滤塞(24)之间的密封;
在底座(34)的底部侧面设有一个排液口(33),与圆柱形的腔室相通;
所述的排液活塞(30)的底部与排液阀(32)相连,旋转排液阀(32)向上移动,上顶排液活塞(30),使排液活塞(30)与过滤塞(24)之间产生空隙,釜体(2)内的物质由该空隙落入圆柱形的腔室内,并由排液口(33)排出;固定装置(29)通过螺丝,将取样排液装置(3)固定在釜体(2)上;
所述的电极检测系统,包括电极保护套(9)、耐压pH电极(10A)和耐压氧化还原电极(10B);其中,耐压pH电极(10A)和耐压氧化还原电极(10B)分别套有电极保护套(9),分别安装于反应釜的两个电极保护套插管(8)内;
所述的注入系统,包括安全阀(6)、压力传感器(7)、恒速恒压计量泵(11)、活塞中间容器(12)、二氧化碳钢瓶(13)、氧气钢瓶(14)、减压阀(15)、气体质量流量计(16)和截止阀(17);
其中,二氧化碳钢瓶(13)通过管线依次连接减压阀(15)、气体质量流量计(16)和截止阀(17),为反应釜提供二氧化碳;氧气钢瓶(14)通过管线依次连接减压阀(15)和截止阀(17),为反应釜提供氧气;恒速恒压计量泵(11)通过管线连接活塞中间容器(12),为反应釜提供酸液或液体氧化剂;以上三路管线最终合并为一路,依次经过压力传感器(7)和安全阀(6)后与反应釜的釜盖(1)相连;
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18)、数据采集板以及连接压力传感器(7)、耐压pH电极(10A)、耐压氧化还原电极(10B)、恒速恒压计量泵(11)、气体质量流量计(16)和计算机(18)的信号线,所述的计算机(18),采集耐压pH电极(10A)和耐压氧化还原电极(10B)的数据,通过运算并将信号反馈至恒速恒压计量泵(11)和气体质量流量计(16),进而对反应釜内部反应体系的pH和氧化还原电位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浸加压浸出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塞(24),采用50-100目的粉末冶金烧结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浸加压浸出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保护套插管(8),在釜体(2)两侧正对斜插入釜体(2)中并与釜内相通,电极保护套插管(8)的底部位于反应釜的自下至上的三分之一至一半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未经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408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