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机修复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24498.6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1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黄敏;聂海波;敬玲梅;张宇斌;蒲龙映;邓俊;古志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君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4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农田 土壤 重金属 污染 有机 修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机修复剂,其原料按重量的配方如下:活性炭纤维15‑25份,生物炭20‑30份,有机酸5‑10份,有机肥100‑120份,腐殖酸5‑10份,微生物菌剂20‑30份,钠化改性膨润土40‑50份。本发明的优点:1、以钠化改性膨润土为基质,添加活性炭纤维和生物炭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与通气性,为土著微生物与农作物提供有益的生长因子;2、可有效降低镉、铅、砷多种重金属活性,对重金属超富集并固定于土壤中,起到修复土壤的作用;3、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投入成本低,易操作控制,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综合效益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机修复剂。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根据性质不同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其中常见的物理法包括客土/换土法、热相分离、填埋、固化/稳定化,物理法存在投资成本大,不适用于大面积的土壤修复,消耗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才略显效果;化学法包括酸碱调节、氧化还原、电动修复、增溶淋洗,但化学法对土壤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破坏土壤原始结构,对土著微生物及农作物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生物法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农艺措施,但生物法大多处于实验阶段,且其只能修复表层土壤,修复效果有限,修复周期长。因此需开发一种既能保持土壤原始结构,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同时又能促进土壤动植物或农作物生长,投资成本小、效果显著、无二次污染的土壤修复药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机修复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影响农作物及微生物正常生长,重金属吸附稳定效率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其特征是其原料按重量的配方计,包括:活性炭纤维15-25份,生物炭20-30份,有机酸5-10份,有机肥100-120份,腐殖酸5-10份,微生物菌剂20-30份,钠化改性膨润土40-50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其原料按重量的配方计,包括:所述活性炭纤维20份、所述生物炭25份、所述有机酸8份、所述有机肥110份、所述腐殖酸8份、所述微生物菌剂25份、所述钠化改性膨润土45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有机酸为柠檬酸、乙酸、羟酸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有机肥由秸秆、稻草、畜禽粪便发酵而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腐殖酸采取煤炭为原料生产,具体采取泥炭、褐煤、风化煤中的一种,含Fe或Mn元素。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微生物菌剂采用本地优良菌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以钠化改性膨润土为基质,添加活性炭纤维和生物炭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与通气性,为土著微生物与农作物提供有益的生长因子;2、可有效降低镉、铅、砷多种重金属活性,对重金属超富集并固定于土壤中,起到修复土壤的作用;3、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投入成本低,易操作控制,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综合效益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专利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机修复剂的配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机修复剂,按重量的配方计,包括以下原料:活性炭纤维20份、生物炭25份、柠檬酸8份、有机肥110份、腐殖酸8份、微生物菌剂25份、钠化改性膨润土45份,腐殖酸采取煤炭为原料生产,具体采取泥炭、褐煤、风化煤中的一种,含Fe或Mn元素。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君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君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44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触控功能的电子装置及其触控模块
- 下一篇:堆叠晶圆的制造方法及制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