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杏鲍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及液体菌种培养方法和杏鲍菇栽培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524571.X 申请日: 2018-12-13
公开(公告)号: CN109526565A 公开(公告)日: 2019-03-29
发明(设计)人: 常峰;林锡明;洪建林;王德勇;姚支友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中延榕珍菌业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18/20 分类号: A01G18/20;A01G18/50;A01G18/40;A01G18/00
代理公司: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代理人: 傅晓;李林合
地址: 610000 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液体发酵培养基 液体菌种培养 杏鲍菇栽培 杏鲍菇 菌丝球 菌种 液体菌种接入 氯化镁 玉米粉 杏鲍菇培养 碳酸钙 菌种活化 温室大棚 摇床振荡 液体菌种 培养基 酒糟 大豆粉 蛋白胨 甘蔗汁 磷酸钾 无菌水 袋中 减小 二氧化碳 堆砌 培育 光照 接种 温室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杏鲍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及液体菌种培养方法和杏鲍菇栽培方法。液体发酵培养基包括甘蔗汁、酒糟粉末、大豆粉、玉米粉、蛋白胨、磷酸钾、氯化镁、碳酸钙和无菌水。液体菌种培养方法为将杏鲍菇菌种活化后接种到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在20~30℃条件下摇床振荡培养6~8天即得液体菌种。杏鲍菇栽培是将液体菌种接入装有培养基的培育袋中,然后将培育袋堆砌到温室大棚中,逐步改变温室大棚内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一段时间后即可培养出成品杏鲍菇。采用本发明中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和液体菌种培养方法,可以有效减小菌种中菌丝球的直径,增加菌丝球的密度。以此菌种为基础进行杏鲍菇栽培,可以显著提高杏鲍菇培养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杏鲍菇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杏鲍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及液体菌种培养方法和杏鲍菇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是深受人们喜欢的营养和保健食品,近年来由于工厂化栽培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缩短菌种制备周期,提高菌种质量和生产效率,国内外生产厂家研究开发液体菌种用于替代目前杏鲍菇生产中普遍使用的固体菌种,并在实际生产中开始应用。

杏鲍菇液体菌种是通过液体发酵工艺生产有活力的杏鲍菇菌丝体。目前,国内尚未颁布统一的国家标准来规范杏鲍菇液体菌种的质量和品质,只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人们总结应用效果制订了一些地方性标准,在这些标准中明确规定,合格的食用菌液体菌种应该“可见特有的菌丝形态,球状和丛状菌丝体大量分布,菌丝粗壮,菌丝内原生质分布均匀”“菌液稍粘稠,有大量片状或球状菌丝体悬浮、分布均匀”,也就是说优良的液体菌种菌丝球密度高、直径小,分布均匀;因此杏鲍菇液体发酵菌丝球的大小、密度、均匀度等物理特性是优质液体菌种的关键控制指标。

国内有关杏鲍菇液体培养的研究报道和专利技术基本集中在发酵工艺的优化方面,对改善发酵菌丝球物理特性的研究主要是依靠机械粉碎的方法或者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玻璃珠、小弹簧通过打散菌丝球的方式来减小发酵菌丝球直径,增加密度和均匀度。机械粉碎的方法工艺复杂,极易感染杂菌导致栽培失败;添加玻璃珠和小弹簧的方法只适用于摇瓶发酵的小规模生产,应用于工厂化发酵罐生产几乎不可操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发酵培养基以及利用其培养杏鲍菇液体菌种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小菌丝球直径,增加菌丝球密度。同时利用制备出的液体菌种进行杏鲍菇栽培,可以显著提高杏鲍菇培养效率。

1.杏鲍菇液体培养基及其制备

(1)原料准备:

甘蔗汁:取新鲜甘蔗并榨汁,过滤榨出的汁液,得到甘蔗汁;

酒糟粉末:取粮食酿酒后的酒糟,将其干燥至含水量低于10%,然后混入3%(质量分数)左右的石灰粉,将混合物磨成40~50目的粉末,得酒糟粉末;

大豆粉:可以自备也可以购买现成的大豆粉,自备是将脱脂大豆粉碎成5~20μm的粉末;

玉米粉:可以自备也可以购买现成的玉米粉,自备是将含水量低于10%的玉米粉碎成5~20μm的粉末;

蛋白胨、磷酸钾、氯化镁、碳酸钙等均购买成品。

(2)液体培养基制备:

称取准备好的原料,各原料按重量份计分别为:甘蔗汁3~6份,酒糟粉末1~3份,大豆粉1~3份,玉米粉1~3份,蛋白胨0.5~1.5份,磷酸钾0.5~1.5份,氯化镁0.5~1.5份,碳酸钙0.5~1.5份;将称好的原料加入到80~85份的无菌水中,搅拌均匀后放入高压灭菌锅中进行灭菌,得到液体培养基,并用酸碱调节剂将液体培养基的pH值调节至6.5~7.5。经过大量实验发现,液体培养基的最优组成为:甘蔗汁5份,酒糟粉末2份,大豆粉2份,玉米粉2份,蛋白胨1份,磷酸钾1份,氯化镁1份,碳酸钙1份,无菌水85份;液体培养基的最优pH值为7.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延榕珍菌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中延榕珍菌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45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